![]() 郝某被策反竊密判無期 (網圖) 海歸留學生被策反竊密判無期 【本報綜合報道】據香港中通社、紅網十一日消息:今年四月十五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主題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實十周年”。據中國國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眾號十一日消息,近期,國家安全機關破獲一宗重大間諜案件,犯罪嫌疑人郝某是一名長期潛伏在中國核心要害部位的外國間諜。 潛伏中央某部門 國家安全機關查明,郝某在國外留學時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策反後,按外方要求打入中國中央某部門,向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提供的情報涉及中央某部敏感項目及內部人員情況,最終因間諜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據介紹,在研究所工作期間,郝某多次與外國間諜人員秘密接頭,把自己搜集到的情報提供給外方,然後收取間諜經費。在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指揮下,處心積慮一心想獲取更多情報的郝某,被借調到中央某部工作,負責一項重要涉密工程。 經鑒定,郝某向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提供的情報涉及中央某部敏感項目及內部人員情況,其中機密級國家秘密五項,秘密級國家秘密兩項,《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的情報十四項。 最終,郝某因間諜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智能家居恐洩密 另外,國家安全部十日通過微信公眾號發佈提醒,智能家居產品的敏感數據若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可能造成信息洩露,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例如可能造成“無聲的監聽者”。智能音箱設備如被別有用心人員或組織惡意植入木馬程序,可能繞開使用授權和監管要求,在未被喚醒狀態下記錄用戶語音,並將非法收集獲取的用戶數據上傳至雲端存儲。不法分子可能會通過遠程操控,持續記錄用戶日常對話內容,侵犯個人隱私,讓家裡的智能音箱變成“無聲的監聽者”。這種智能音箱設備一旦被放置在涉密敏感場所,並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操控掌握,很有可能於無形中洩露國家秘密。 智能攝像頭如在雲端視頻加密、用戶身份驗證、密碼設置等方面技術防範不到位,則有可能被不法分子通過技術手段獲取攝像頭的控制權,進而導致用戶信息或視頻內容洩露,甚至在不知不覺中開展實時監控。如果安裝在涉密敏感場所的視頻採集設備存在安全漏洞並接入互聯網,將造成失洩密風險。 此外,智能門鎖可通過密碼、生物特徵識別或手機APP控制開關,人們不再需要隨身攜帶鑰匙,為工作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但個別劣質智能門鎖因存在設計缺陷,攻擊者可以通過簡單的工具在幾秒鐘內將其破解並打開。如果這類智能門鎖設備被用於保護涉密場所,一旦不法分子通過網絡攻擊或物理手段將其破解,就能在敏感區域“暢行無阻”,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