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鏡檢查可預防、治療和 監測大腸疾病。 認識腸鏡檢查 去年中及今年初,有兩位同事證實患上大腸癌,需要接受手術。臨近退休的那位幸運些,切除降結腸病變腸段加接受化療即可;而另一位稍年輕些的就没那麼幸運了,切除病變部分之乙狀結腸外,今後還需與人工肛一起生活,使不少欲去探望他的同事卻步,因一想到衣服下的人工肛,都不知如何安慰他。 在發達與發展中的國家與地區,大腸直腸癌已持續數年高居十大癌症之首,且有年輕化的跡象,澳門也難倖免。更不幸的是,這兩位同事正像臨床上很多大腸直腸癌患者一樣,也是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直到病情惡化、更難治療時才被診斷出來。因此,定期進行結直腸篩檢,發現早期問題非常重要。對於大腸直腸癌患者來說,早期診斷和治療更可以挽救生命。 腸鏡檢查 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直腸癌的金標準,然而許多人直呼“腸鏡好可怕”,既覺尷尬又害怕疼痛,拖延着不敢檢查,其實腸鏡程序是在無痛、放鬆、舒眠一會兒就完成了。所以,如果醫生為查找腹痛、直腸出血或排便習慣改變等原因而建議進行腸鏡檢查,請不要擔心,現今腸鏡檢查除用於診斷大腸直腸癌也用於預防、治療和監測大腸疾病。 腸鏡可分為大腸鏡、軟式乙腸鏡、硬式乙腸鏡和直腸鏡,醫生會因應受檢者情況及懷疑病變部位而決定進行哪種腸鏡。腸鏡檢查是一專業醫療程序,由胃腸道專科醫生進行,可以檢測出大腸直腸癌、結腸息肉、可能變成癌症但暫時尚無害的小腫塊、發炎性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症、腸缺血、腸道內壁形成小囊的憩室病、憩室炎,潰瘍、胃腸道穿孔、大腸阻塞等。 腸鏡檢查年齡 當有以下情況時,專科醫生建議在四十五歲時就應開始進行第一次篩檢,之後定期進行大腸鏡檢。這包括:有大腸直腸癌或某些類型息肉家族病史、有遺傳性大腸直腸癌症候群的家族史,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FAP)或林奇症候群(也稱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或HNPCC);患有發炎性腸道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因腹部或骨盆中的某些類型的癌症接受放射治療者。 腸鏡檢查準備 醫生在建議進行腸鏡檢查之前,會先了解受檢者有否任何特殊情況或疾病,包括:懷孕、腎臟病、肺部疾病、心臟病、藥物過敏等。若患有糖尿病或服用可能影響血液凝固的藥物,應主動告知醫生,讓醫生在檢查前有充裕時間調整藥物;如受檢者服用鐵補充劑,醫生會吩咐其在腸鏡檢查前七天停止服用。但未先諮詢醫生或未獲醫生同意者,不應自行停服任何藥物。 腸道清潔 為了成功進行腸鏡檢查,腸道必須清潔!事實上檢查前的腸道準備才是最難受的,但又必須遵循醫囑切實執行的部分。這通常需要在檢查前至少二十四小時限制飲食,固體食物是禁止的,但可以喝清澈的液體如咖啡、高湯、水、運動飲料等;然後是清空腸道——喝灌腸劑(通常是瀉藥聚乙二醇),腸鏡檢查前一天晚上和當天早上進行。為確保結腸清潔,嚴格遵循醫生提供的詳細說明非常重要,因為如果結腸尚未完全清潔,會影響檢查過程和結果,需要重新安排檢查。以下是在腸鏡檢查前幾天通常需要做的準備:在腸鏡前至少兩至三天吃低纖維飲食,不能吃種子、堅果、爆米花或其他高纖維食物;在大腸鏡檢查前的最後一天,只能進食清流質飲食,即只可喝清湯或肉湯、果凍和冰棒。在腸鏡前一天的下午或晚上按照醫生的指示服用瀉藥,此乃腸道準備套件的極重要部分,該套件還含有電解質,有時與瀉藥混合。因瀉藥會讓排便很多,使機體失去大量水分和電解質,故除了喝大量的水來保持水分外,還需要補充電解質來幫助身體正常運作。 腸鏡程序 受檢者側躺在檢查床上,為確保檢查過程無疼痛不適,會給予靜脈注射鎮定劑,讓受檢者入睡。過程中,醫生將大腸鏡寬約半英寸長而柔軟的管子放入受檢者的直腸和結腸,管子尖端配有燈和攝影機,醫生可以看到結腸內壁並判斷是否存在任何問題;腸鏡還連着另一根管子,讓醫生泵入空氣擴脹結腸,以便更清楚地觀察結腸及其內壁。過程中,醫生常使用大腸鏡中的小型圈套器,從結腸中取出微小樣本進行檢測(此乃醫學上的活檢),若發現腸壁有異常生長物息肉,還可以用其來去除,若進行了活檢或切除息肉的話,醫生會吩咐其後兩天內避免服用某些藥物如血液稀釋劑。整個過程只需約二十到三十分鐘,之後在恢復室停留約三十分鐘至一小時待鎮靜劑消散,其後至少八小時內,不建議駕駛或操作機器等需高度注意力的行為,加上之前禁食加腹瀉可能引致頭暈腳軟,所以應安排家人親友陪伴送回家,檢查回家後當天就可以正常進食。有些人可能會出現腸痙攣或排氣的症狀,這都是正常的;結腸出血和刺穿是腸鏡檢查中罕見但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如出血量較多,或出血時間較長,併嚴重腹痛、發燒或發冷,應回醫院看醫生。 閏 章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