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百萬其人其事 楊百萬,一個特定時代的符號。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三日,他走向人生的終點,享壽七十一歲。楊百萬本名楊懷定,被譽為“中國第一股民”。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僅有初中文憑的楊懷定在滬上一家鐵合金工廠工作,每月工資四十五元,算是一份不錯的活計,但他並不滿足,嚮往更加美好的生活。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嗅到國庫券買賣攢錢的機會,發現國庫券年利率百分之十五,銀行收購的利率僅為百分之五點四,二者利差百分之九點六。於是,他毫不猶豫辭去鐵飯碗,選定人生的第一賽道——國庫券買賣。 那年代各省市之間國庫券不能直接流通,而上海一百元面值的國庫券市場交易價為每張一百一十二元人民幣,買入價一百○二元,這一買一賣價差十元。楊懷定看準機會,拿着二萬元全部身家前往安徽,只因安徽資訊閉塞,一張面值一百元的國庫券市價九十八元,他用手上的二萬元買入國庫券,返回上海賣出,獲取差價利潤,這是他人生攢取的第一桶金。 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一年間,他居然先後往返滬皖兩地八十多次。安徽,甘肅、青海、陝西、寧夏、黑龍江等地方都留下其足跡。當時的銀行還不能轉賬,他將巨額現金裝進麻袋,從保安公司僱了一位保鏢相隨。 那個年代,絕大多數人對金融投資都比較陌生,甚至連概念都搞不清,楊懷定卻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一九九〇年,上海證券交易所一開市,他就以每股一百元,購買了一千股“電真空”流通股,當天該股票最高價每股一百四十元,最低價九十一元,過了不久,這個股票升至三百七十五元,他馬上賣出,再以低價購入三千股,當股票升到二千八百元時,他又及時賣出,成為名副其實的“楊百萬”,再後來,他身價從一百萬升至二千萬。此後,許多股民都追隨他的腳步,他購入哪個股票,其他股民也買入同樣的股票,他賣出哪個股票,其他股民也跟着賣出。在滬上股市,楊百萬就是一個神話。 眾人皆醉我不醉。楊百萬股票投資成功後,沒有夜郎自大,而是激流勇退,另闢蹊徑,把自己多年股市投資經驗和心得體會,傳授給許多股民,令不少人嘗到了投資股市的甜頭。後來,他又開發編制了一套電腦軟件,使許多股民從中受益。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應邀上了中央電視台、上海電視台講授股市知識,在北京大學、上海財經大學開設公開課堂,講授股票知識和投資理論。 楊百萬走了,他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首先,在今天依然浮躁的股票投資市場,許多投資者總想攢快錢,不願意潛心研究股市客觀規律,耐不住寂寞,其結果是可想而知了。其次,對於成千上萬的股市散戶來說,當今不再可能人人都成為楊百萬,畢竟時代不同了,要面對現實。再次,投資要量力而行,見好就收。謹記: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亦 聞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