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禮記 · 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何謂是非?易言之,對錯是也。《孟子 · 公孫丑上》:“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即是說:某人做的事,是對,我們應該認同,是錯,就該反對。不過有些事物是對是錯,一時看不透,最好不宜開口。宋陳元靚《事林廣記 · 人事下 · 處世警言》:“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但正如《公孫丑上》說:“無是非之心,非人也。”譬如明眼人一看便知秦檜是個大奸大惡的,而他把岳飛下獄,甚至處死,一個有良知的人,一定會認為岳飛是忠的。 《荀子 · 修身》: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傷良曰讒,害良曰賊。是謂是,非謂非,曰直。竊貨曰盜,匿行曰詐,易言曰誕。趣舍無定,謂之無常;保利非義,謂之至賊。多聞曰博,少聞曰淺;多見曰閑,少見曰陋;難進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秏。 這段話是說:用美好的行為來引導人們叫做教誨;用美好的行為來協調人們關係的叫做和順。用不好的行為來引導人們叫做諂媚;用不好的行為來調理人們關係叫做阿諛。以是為是,以非為非,叫做明智;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叫做愚蠢。中傷善良叫做讒,陷害善良叫做賊。是就說是是,非就說是非,叫做正直,偷竊財貨叫做盜,隱匿行為叫做奸詐。說話輕浮不誠懇叫做荒誕,取捨不定叫做無常。保守私利否定禮義叫做最大的殘賊。聽聞多叫做淵博,聽聞少叫做淺薄,見多叫廣博,見少叫鄰陋。不易前進叫遲緩,容易遺忘叫遺漏。知道不多但有條有理叫治,知道得多但無條理叫亂。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