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蓮英:M嘜認證顯著提升 了產品的銷量,在內地展銷中,帶有M嘜標識的產品很受歡迎。 ![]() 牌坊手信原味杏仁餅考獲M嘜認證 牌坊下的手信 鳳城英發匠心延續傳統味道 在澳門阡陌縱橫的街巷間,美食隨處可遇。而離開澳門之時,人們總免不了帶上杏仁餅、雞蛋捲、鳳凰酥等傳統“手信”精美餅食。隨着這些“可以帶走的味道”成為澳門新的城市名片,一些本地品牌逐漸被遊客所熟知,也有些“家傳”老店因為堅持手作成為另一道“美食風景”。 大三巴牌坊前人頭攢動,側身穿過窄窄的戀愛巷,陣陣濃郁的餅香撲面而來。抬眼望去,一塊紅底黃字的招牌格外引人注目——“牌坊手信”。店面內,三五個夥計正忙着為顧客包裝各式手信,櫥窗裡擺滿了琳瑯滿目的精美餅食,而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各種口味的手工杏仁餅。 街巷飄香:從街坊小店到創立品牌 “牌坊手信”是鳳城英發有限公司(簡稱“鳳城英發”)創立的手信品牌,鳳城英發已有三十餘年的手工杏仁餅製作歷史。據鳳城英發創辦人李蓮英介紹,早在澳門回歸前,她的母親便以“前店後廠”的模式,在街坊鄰里間售賣自製的手工杏仁餅。母親退休後,這門手藝傳到了她的手中,成為了一份需要守護的家族傳承。 澳門回歸後,旅遊業蓬勃發展,李蓮英察覺到了其中商機,順勢成立了鳳城英發有限公司和鳳城英發(澳門)食品廠,專注於生產和批發澳門特色手信。而後,她又在大三巴牌坊腳下開設了門店,並以大三巴牌坊為靈感,創立了“牌坊手信”這一手信品牌,其品牌LOGO正是大三巴牌坊的剪影。“遊客來大三巴打卡的同時,亦能順手帶走澳門的味道。”李蓮英笑着說道。 傳承與創新:手工杏仁餅的“變”與“不變” 歲月變遷,鳳城英發的杏仁餅卻始終堅持手工製作。談及堅持手工製作的原因,李蓮英說:“手工製作的風味是機器無法複製的,吃得出來的。”以杏仁餅製作中烘乾環節為例,機器烘乾雖然快速,但會使餅底發白變硬;而人工烘乾需要反覆觀察和翻面,讓水汽自然揮發,從而能更好保持杏仁餅的口感和香味。 李蓮英深知要想讓產品在市場上更具優勢,就要在傳承傳統的同時追求創新。為此,她和夥計們不斷研製符合時尚潮流的新口味。在原味杏仁餅基礎上,接連推出了海鹽味、黑芝麻味、陳皮味和蒜蓉香辣味等多款口味。其中,陳皮味和蒜蓉香辣味手工杏仁餅因風味獨特,目前僅限於自家門店銷售,未進行批發。 “無論是何種口味的杏仁餅,手工製作這條規矩從未改變。”李蓮英坦言,面對日益增長的銷量,堅持純手工製作的確辛苦,但這門手藝是她母親傳授的,承載着許多記憶,希望將這份手作傳統一直延續下去。在產品包裝上,李蓮英採用了創新的獨立包裝,讓產品更符合現代消費者的需求,便於攜帶與分享。 M嘜認證:為傳統味道注入市場信心 近年來,得益於特區政府的鼓勵與支持,鳳城英發積極參與內地的各類展銷會,推廣自家的特色手信產品。李蓮英分享道,內地消費者對澳門的產品充滿信心,青睞有加,每次參展帶去的產品,常常三四天內就銷售一空。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提升產品品質是搶佔市場制高點的關鍵。為了進一步增強顧客對產品的信心,李蓮英為“牌坊手信”旗下“原味杏仁餅”和“蛋捲王”兩款產品申請了M嘜認證。“許多遊客看到M嘜認證證書,都會點頭認可。”李蓮英表示,M嘜認證顯著提升了產品銷量,在內地展銷中,帶有M嘜標識的產品很受歡迎。 展望未來:出海與線上營銷的雙重發力 對於未來的發展,李蓮英有着更為長遠的規劃。她認為澳門手信不僅要開拓內地市場,還應“揚帆出海”,拓展更多商機。目前,鳳城英發已經成功打開新加坡市場,其手工杏仁餅在當地華人社區中備受好評,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 接下來,李蓮英計劃重點開拓東南亞市場,通過參加國際食品展、建立分銷渠道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品牌國際知名度。與此同時,她也在積極佈局新媒體營銷,並開設了鳳城英發的新媒體賬號,向年輕的消費者推廣澳門手信的文化底蘊。 隨着鳳城英發逐步開拓海內外市場,這份來自澳門的傳統味道,將飄得更遠,香得更久。 康曉彬 M嘜為一項澳門本土自願性產品認證計劃,透過持續的工廠審核及產品檢測,確保申請企業的澳門製造產品是符合M嘜計劃的品質管理系統要求及適用的法定安全要求,符合評審要求者可獲頒“M嘜——澳門產品優質認證證書”。持澳門特區政府《工業准照》及狀況為活動的本澳企業均可提出申請。如欲了解更多計劃詳請,歡迎詳閱載於中心網站之計劃資訊,或於辦公時間內致電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標準、管理及培訓考試部,電話:8898-0834。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