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得感與比較心 “配得感”是近年來許多心理學家在探討的問題。查理 · 芒格曾在一次演講中說:“要得到你想要的某件東西,最可靠的辦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在心理學上,這種堅信自己應該得到什麼的信念,被稱為“配得感”。積極心理學家馬丁 · 塞利格曼說過:“配得感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它讓我們更加樂觀,更有韌性,更容易獲得幸福。” 目前而言,很多提升配得感的建議都集中在自我認同上,但低配得感有時可能也源於不必要的比較心。 明星萬眾矚目,一舉一動都會引起社會極大的關注,特別是他們的婚姻。他們婚姻中的問題也會被無限放大,比如,有些明星的丈夫出軌,甚至跟出軌對象孕育了孩子。看到這樣的新聞,有些人可能會想,那麼美貌而有才華的明星,都在婚姻中遇到這樣的問題,並且可能選擇啞忍,我的婚姻中如果遇到同樣的問題也不意外啊! 又或者,有些明星雖然也有大量作品傍身,但無論多麼努力,就是難以躋身於一線或者得到獎項的認可。這時候又可能有人會想,他們都已經這麼努力這麼拼搏了,還難以如願以償,那我努力以後沒有得到期望的結果也是正常的。 在這些想法冒出來的時候,請一定注意,你正在用不必要的比較心,來降低你的配得感。因為,並非別人沒有得到,所以你也不能得到,而是所有為自己期望的目標付出努力的人,都有資格得到! 明星也不過是普通人,他們也食人間煙火。只是信息爆炸的年代,輿論放大了他們的得失。可以關注他們的信息,但更應專注於自身的成長和進步,學會享受努力的過程,而非在意努力的結果,因為無論結果如何,你都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不要讓無謂的比較心降低你的配得感,每個自強不息的人都值得擁有美好的一切。 楊 菁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