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員及文化局人員昨到場了解 ![]() 三尊神像暫存放石敢當行台內 ![]() 神像官帽已分離 ![]() 錄像見有長者昨早疑破壞城隍神像 商戶錄像見疑作案者 報警調查 新橋城隍神像被破壞 【澳門日報消息】治安警察局昨日下午三時許接報,近新橋石敢當行台的澳門橋巷發生一宗毀損事件。據悉有人昨早破壞設於該街巷城隍神龕供奉的城隍神像,神像官帽被拆開,損壞嚴重。為免神像受到二次破壞,將暫存石敢當行台內。 神像修復數千元 文化局回覆本報查詢指出,該局接到石敢當行台管理者指有神像遭人破壞,局方人員即時到場了解,確認地點是廟宇附近的一處路邊神龕,並不屬被評定的不動產或緩衝區範圍,就有關情況已通報警方。 據管理該座城隍神龕的石敢當行台負責人梁小姐稱,昨早獲附近商戶致電才知悉事件。根據商戶提供的錄像視頻顯示,一名長者於昨清晨約六時半行經上址時,疑做出破壞神龕的行為,因由如何,仍需警方跟進調查。 梁小姐引述在場文化局人員稱,該神龕並非受保護文物清單之列,神像則屬於動產,需自行維護。過去一段時間,該座神龕亦曾遭受多次人為破壞。目前所見,該神像破壞最嚴重的是官帽,已明顯分離,倘要修復,動輒三幾千元。 團體斥破壞行為 澳門廟宇節慶文化促進會會長葉達痛斥有關人士破壞神龕行為,指存在於社區的土地公、石敢當或城隍神龕等,都是重要的社區歷史文化資源,值得尊重與保護。倘有居民再發現同類破壞事件,應及時向當局反映甚至報警。 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理事長阮世豪指出,澳門雖是彈丸之地,但有過百家公眾社壇和神龕,意在保佑街區信眾,此乃小城特色。部分神龕和神像年代久遠,具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上述城隍神龕儘管不列文保清單,但屬於動產,同樣值得關注。 宜加快評審保育 鑑於本澳存在一定數量與規模相近、情況相似的社壇和神龕,當局宜加快評審和記錄動產,適時公佈受保護動產清單,助大眾強化認知,也為相關管理者提供指引。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