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協力讓老有所養 澳門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隨着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安老服務需求、養老保障壓力將與日俱增。特區政府須提前佈局,未雨綢繆,從政策制度、產業發展、服務供給等多方面着手,全面構建與澳門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養老體系。 澳門少子化、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據統計局資料顯示,二○二四年本澳總人口為六十八萬八千三百人,當中六十五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十萬○二百人,佔百分之十四點六,與十年前的五萬三千六百人相比,大幅增加八成七。按此趨勢,預計到二○四一年澳門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近兩成五。換言之,每四人便有一長者,對醫療、福利、養老體系將帶來嚴峻的考驗。 長者除了日常生活,醫療支出亦不少。部分長期飽受慢性病、牙齒等健康問題的困擾,但現時公共衛生體系牙科保健服務名額僧多粥少,六百元醫療券在高昂醫療費前顯得杯水車薪。故此,特區政府在財政允許情況下,綜合各方因素,宜考慮適時調整養老金、敬老金,尤其加大醫療保障、長期照護等。 在服務供給方面,應着力提升養老服務的質與量。一方面要擴大公共養老服務覆蓋面,增加院舍床位和社區服務設施;另一方面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發展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多種模式,滿足不同層次和情況的養老需求。亦可考慮引入智能科技協助獨居長者監察健康和優化生活,是現代養老扶助手段。 在產業發展方面,可結合澳門實際,重點培育健康管理、康復護理等特色養老產業。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形成具有澳門特色的銀髮產業。透過豐富長者健康及文體服務,鼓勵長者多做運動,從根本提升長者健康。向社會宣傳各類健康生活信息,讓大眾及早建立健康生活模式,有利減輕醫療負擔,資源傾斜長者保健上。 總的來說,應對人口老齡化是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市場多方協同發力。只有及早謀劃、全面推進,才能確保老有所安、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