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壺中歲月長



    壺中歲月長



    我愛喝茶。

    相比碳酸飲料,我更愛喝茶。舉凡紅茶、綠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直是來茶不拒,無茶不歡。普洱、鐵觀音、西湖龍井、武夷岩茶、茉莉花茶等茶品,雖然不知分類,但無減我先喝為快,喝出汗涔涔、獨樂樂的俗興。

    髮小詹君、羅君,經營茶業有年。一位在武夷山承包茶園,一位在省城開連鎖茶莊。莊主壯碩似彌勒,每見面,例必“嘻嘻哈哈”;臨別時,例必贈我以茶。茶園主人蒞澳,變魔術般地從行李箱掏出金駿眉、大紅袍、茉莉針王。 “飲杯”、“乾杯”聲中,半句不提番攤、牌九、百家樂,卻三句不離茶。我難以言對,只好主隨客便,任由武夷山茶香茶韻在濠鏡澳的博彩杯盞中肆意蕩漾。更氣人者,“詹記”文案寫來猶如盛唐詩篇般綻放光芒:

    金駿眉,選用茶樹嫩芽尖部加工。外形細小緊密,伴金黃色茶絨茶毫,湯色金黃,入口甘爽,具降低膽固醇、改善血液循環等功效。品茗金駿眉,感受武夷山水韻味,人生樂事也。

    我感慨武夷山川疊翠,理學薪傳百代。遊目文案,灼灼夭夭,在在攫我眼球。不禁輕聲嘀咕:何不加上“利尿消腫、化瘀活血”字樣,讓生意倍加興隆呢。詹君白我一眼,繼續侃茶道:沖泡時講求高沖低斟、茶水分離、快速出湯。首泡約五秒,後續每泡依次延長五至十秒,避免茶湯苦澀。品茶鑒茶,記得遵循十步驟:準備器具、燒水、溫杯、投茶、沖水、淋壺、出湯、分茶、奉茶、品茶。省級龍頭企業老總,滿嘴茶道茶經,包廂裡頓時瀰漫着茶香茶味。關於茶,我先前單知道拜神祭祖擺放酒杯茶杯,茶能解渴提神,隔夜茶喝喝無妨。這一回,算是結結實實受了教。

    老總宅心仁厚,多次邀我至茶園。我欲踐約煮茶論道,奈何“君問歸期未有期”。倒是他時常出差大灣區,我備薄酒招待,在推杯換盞中說學霸、話學渣、班主任偏心護班花,為我們數十年的友誼小舟加油續航。

    若問幾歲初嘗茶,已無印象。只記得母親每天燒兩壺水,一壺開水一壺茶。茶葉多購自供銷社,也蒙親友贈送。家鄉盛產茉莉花,採摘晾曬“混”入茶罐,抖三抖,便成了自製茉莉花茶。夏日傍晚,放學歸家,大口大口喝茶,何其快哉!那時的茶,是母親的愛,是祛暑佳飲,是歲月祥和靜好。

    相傳神農氏煮水嘗百草時,一片茶葉飄落鍋,瞬間湯香四溢,入口甘甜。這落葉,不啻一次偉大而神秘的饋贈,開啟了人類與茶的千年之緣。將茶葉熬成粥,或碾成粉,加調料煮成羹,乃古人的創新食法。唐人講求煮茶清飲,宋人熱衷將茶葉磨粉加水調和飲用。再後來,人們以茶為媒,談生意,覓知音,促合作,謀發展。慧根深厚者,通過品茶,涵養性情,求得心靈寧靜、情感昇華。茶與飲茶,不僅是物質需求,更是精神追求。

    光陰流轉,茶事悠悠。如果靜心聆聽,茶壺中分明“咕嘟”着風雨春秋。於教書匠,茶是清宵溫度,時間刻度,丈量着學術論文的長度、廣度與深度。於著書人,茶是長夜良伴,續了涼,涼了續,不覺間迎來雞鳴蒼黃天破曉。窗外曙光吐露,燈前文稿殺青。個中愜意,絕非紅袖添香可敵。

    我向來不勤奮讀書,卻勤於抱佛腳。熬夜、押題、抱佛腳,是我的學習、生活常態。佛腳抱多了,押題經驗豐富了,便嘗到過關的甜頭或高分的自豪。碩士生入學試,我押中填空題“池塘生春草”的下句“園柳變鳴禽”;論述題押中“魔幻現實主義”;名詞解釋接連押中“建安風骨”、“左思風力”、“新青年”。博士生入學試,篤信必考魯迅、林語堂,出卷人偏偏以“魯迅、胡適比較論”亂我所押,但好歹押個半中。我抱佛腳,其動力勇氣,源於茶;熬夜後的收穫,也應歸功於茶。

    電燈的問世,點亮了人類的生活空間,照亮了人類前行的道路,極大推動了社會發展。小家電“熱得快”開水棒,就像生活中的貼心助手,為我泡茶、喝茶提供莫大便利。水開了,“嗶嗶嗶”暖木塞聲響如吹哨,又像唱起勵志歌,催促我沖泡濃茶,挑燈夜讀迎考。

    母親來自濱海城市,她的生活習慣如睡前熱水泡腳,我不以為然。她的飲食習慣如生醃膏蟹、海蠣、血蚶、蝦,豐富且滿足了我的貪吃胃。我沖泡的濃茶,她喝後連說太苦太釅,喝不慣。她總勸說多喝湯喝水喝茶,謙稱自己沖泡的是粗茶、薄茶,在我卻淡而有味。隆冬夜,看完電視劇,母親遞來溫熱的搪瓷茶杯。茶香在杯中浮沉,燈光在杯底沉澱。清茶一杯,竟教我喝出了為人子的萬般幸福。

    據說古時書生將滿腹經綸熬成墨汁墨塊,熔鑄精神高地,書寫生命華章。相比熬墨的神聖感,我的應對考試,則充滿僥倖心理。期末考或升學大考前夕,燈盞拉長了身影,也加劇了緊張感忐忑感。有時嫌棄“熱得快”費事,便從茶罐撮出茶葉,丟進嘴裡咀嚼。茶葉在舌尖嚼成碎末汁液,苦味隨即在齒縫間流溢擴散,一時倦意全消,很快進入複習狀態。吃得茶葉苦,答題不含糊。這是喫茶舊事之悟,至今思來餘趣猶存。

    人間有污垢地有歡樂谷,有匆匆擦肩過的陌生人,也有佇足深情凝望者。更有不經意的瞬間,如微風吹拂心海,漾來情誼,泛起漣漪。我與第一杯珍珠奶茶的“不期而遇”,店員的善意勸止“少喝乾脆不喝”,構成記憶中一脈獨特溫情,二十多年難以忘懷。

    金陵城素有“火爐”之稱。走在青島路斜坡上,時值正午,熱浪灼人。在一家奶茶店前,我止住了腳步。

    店舖主營奶茶飲料,兼售乳品、雪糕等,只有一位小姑娘在泡製茶飲。也許只是僱員的緣故吧,小姑娘臉上鮮見“事頭婆式”的招牌笑。我接過珍珠奶茶,一飲而盡。茶解暑,奶茶未必能退暑熱。在她調製第二杯時,我要求多放珍珠粒,她側身說好。這一回她笑了,露出一排潔齒。

    奶茶店生意不忙,正是“撩”妹好機會。我輕啜茶水慢嚼珍珠,聊侃中得知小姑娘來自安徽馬鞍山,中學畢業後來南京打工。本想叫第三杯,為接續吹水撩妹鋪墊理由,詎料伊人果斷拒絕了。拒絕之餘,還一口氣說盡珍珠的成分,口感何以Q彈,珍珠奶茶越喝越渴不解渴,多喝無益等大道理大理論。

    大抵開餐館者,巴不得食客大胃口大飯量;經營賭場者,恨不得客似雲來,擠爆中場、貴賓廳。安徽小妹,緣何勸止我這語不驚人、貌不揚的過路客——盡量少喝或者乾脆不喝奶茶呢?忽而,我想到武都頭行經景陽崗,店小二力勸“三碗不過崗”;又想到博彩場保安勸阻想拉幾把“老虎機”的帥哥靚妹:“玩乜鬼啊,快啲返屋企啦。”

    如今街上奶茶店林立,不計“傳統”珍珠奶茶,新潮茶飲如手打檸檬茶、柚子茶、石榴茶;叫得出名字的擂茶、鴨屎茶;叫不出品牌的悲茶、苦茶、袈裟茶、涅槃茶,直把商場街巷妝點得花團錦簇,茶意盎然,也把一年四季統統運作成了長夏。五顏六色的茶飲,花季男女愛喝,油膩大叔愛喝,老來俏的徐娘、許嬸,更是趨之若鶩。暢飲後不忘貼圖發朋友圈廣而告之,與閨蜜交流茶藝茶道,相約“得閒飲杯”。拎一份時尚茶飲,顏色若隱若現,暗香浮動,融以都市麗人的婀娜姿影,匯成一道道都市風情,大大增加了行人的視覺美感,形塑了城市的美學文化氛圍。茶飲商家經營手段之高明,不服不行啊。

    新式茶飲琳琅市面,晃得人糊塗。糊塗中我在想,茶製飲品,固然給味蕾帶來新體驗新衝擊,卻無一例外地以膩感與甜味覆蓋茶本味。遙想書生嚼墨喫茶,墨香茶香流轉齒間,瀰漫心田,心靜如深山幽潭。如今商場的嬉鬧聲叫賣聲,破壞了飲茶情境,眾生也失去了品茶的從容與安靜。

    壺水沸了,咕嘟嘟響,似在哼唱一首古老的歌謠。我愛午後泡茶,呆看杯中茶葉舒展成陳年光景模樣。茶香裊裊,消弭了世事紛擾,心中便生出一份靜謐。我時常惦念南京城那位不知名姓的小姑娘,她用自己的聰慧善良,讓異鄉人感受夏日的別樣溫馨清涼。



    劉景松



54

鮮花
67

握手
40

雷人
94

路過
46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