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祥徽書法作品一 ![]() 程祥徽書法作品二 ![]() 程祥徽書法作品三 蓮風傲骨 ——程祥徽先生詩聯書法展前言 值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暨澳門語言學會創立三十周年之際,我們懷着深切敬意,以“蓮風傲骨”為題,隆重推出程祥徽先生詩聯書法展及詩聯書法集。這場展覽不僅是對一位學人風骨的深情追憶,更是對澳門文化精神的立體詮釋。當我們凝視展廳中那一幅幅墨痕未乾的書法作品,觸碰的既是程先生筆下的詩意人生,亦是半世紀澳門社會變遷的文化縮影。 程祥徽先生以學者之思、詩人之筆、書家之墨,在濠江之畔書寫了四十年傳奇。這位生於荊楚的知識分子,自一九八○年代落腳澳門,便將生命根系深植於這片蓮花寶地。作為澳門現代語言學的奠基者,他主持編纂《澳門語言狀況與語言政策研究》,推動中文官方地位的立法進程,在回歸前後的關鍵歲月裡,以學術之力構築起澳門的文化主體性。澳門大學中文學院的創建、澳門語言學會的成立,處處可見其治學弘道的步履。那些鐫刻着“文化功績勳章”與“人文社會科學傑出貢獻獎”的榮譽,不過是這位“澳門學術拓荒者”漫長征程中的幾處路標。 展廳中懸掛的一百二十幅墨寶,恰似程教授精神世界的經緯交織。其書法初宗二王,復取米芾之勢、蘇黃之韻,終成“沉穩處如老松盤石,飄逸處若流水行雲”的獨特風骨。那些橫幅中堂間的墨跡,既有“小城故事多”的溫婉敘事,亦見“大江東去”的浩然之氣。觀其《澳門竹枝詞》手稿,行筆間蓮島市聲隱約可聞;賞其《鏡海長虹》聯句,頓覺三巴斜徑與現代樓宇在墨色深淺間交相輝映。這些作品非單純的筆墨遊戲,而是學者以詩心觀照生活的真實印記,是知識分子用藝術回應時代的精神備忘。 特別值得品味的是展品中“學人書法”的雙重特質。程教授將語言學者的理性嚴謹與文學創作的感性張力熔鑄於毫端,使每幅作品都成為“文心與書道”的完美結晶。那些看似隨性揮灑的筆畫裡,暗藏着對漢字結構的深刻理解;那些詩聯中的平仄對仗,處處透露出語言學家的專業素養。這種“以學養書、以書載道”的創作實踐,正是中華文化“知行合一”傳統的當代演繹。 值先生逝世兩周年之際,我們透過這些穿越時空的墨跡,不僅看見一位學者的藝術造詣,更觸摸到澳門知識分子群體的精神圖譜。在那個文化身份亟待確立的特殊年代,程教授與同道們以筆為犁,在東西文化交匯處開墾出一片精神綠洲。今日重溫這些作品,猶如打開一部用翰墨書寫的澳門文化編年史——既有對“蓮島春深”的深情凝望,亦飽含對“九州同風”的深切關懷。 這場展覽是紀念,更是啟示。當我們在“荷風”中感受“傲骨”的力量,在“墨韻”裡追尋“文心”的溫度,程祥徽教授留給澳門的,不僅是等身著作與傳世墨寶,更是一代學人“立足本土、胸懷天下”的文化擔當。這份精神遺產,將如同展題“蓮風傲骨”四字所示,永遠綻放在澳門的文化長卷之中。 程祥徽教授是澳門教育、學術和文化界的名宿,一生筆耕不輟,在多個領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備受推崇,其詩書造詣,也為各界稱道。他的詩詞,飽含家國情懷;他的書法,充滿豪放個性。詩書一體,渾然天成,猶如其人,知行合一,誠為吾輩感動。澳門語言學會今為其舉辦展覽,題為“蓮風傲骨——程祥徽先生詩聯書法展”,念其人,弘其詩,揚其書,更為重要的是讓我們重溫其精神,一起為澳門文化添磚加瓦,發光發熱。 吳志良 蓮風傲骨——程祥徽先生詩聯書法展 開幕日期:四月十四日下午六時半 展覽日期:四月十四日至十九日 展覽時間: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 展覽地點:澳門教科文中心展覽廳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