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吉卜力熱潮



    在一件藝術品背後

    有愿



    吉卜力熱潮



    最近ChatGPT掀起的“吉卜力熱潮”熱鬧極了,大家用它把照片變成宮崎駿風格的畫,像《龍貓》或《神隱少女》的場景,刷爆了社交媒體。這本來挺好玩的,但背後卻藏着一個問題:日本流行文化,尤其是Studio Ghibli這樣的動畫招牌,話語權好像被西方AI技術“搶”了。過去,Ghibli的味道由日本創作者定義。看電影時,我們感受到濃濃的日本風情,畫風和故事都獨一無二。可現在,ChatGPT這美國OpenAI的工具一出,只要輸入幾個字,誰都能生成Ghibli風格的圖。全球網民輕鬆“玩”起了這文化,卻不一定懂它的根。法國哲學家傅柯說,權力不只壓迫,還決定誰能說話、說什麼。以前,Ghibli的意義由宮崎駿等人掌控,如今卻被AI用戶重新詮釋。比如把小狗變成Ghibli角色,雖然可愛,但跟原有的文化脈絡可能沒啥關係。這麼一來,Ghibli的話語權是不是被稀釋了,甚至被西方技術“反過來定義”了?

    這有好有壞。好的是,更多人因AI愛上Ghibli風格,或許會去看電影、了解日本文化。可壞處也明顯,有些粉絲覺得這是“文化挪用”,AI隨手用卻不尊重原創。宮崎駿曾批評AI畫畫是“對生命的侮辱”,而ChatGPT的訓練數據可能還涉及版權爭議。這場熱潮像一面鏡子,照出AI時代的怪事:西方技術讓日本文化更普及,卻也可能讓它失了魂。未來,這權力轉移會怎麼走?是共享創意,還是文化爭奪?



46

鮮花
99

握手
14

雷人
81

路過
23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