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大清潔促進居民公衛意識 由市容美化整潔工作組推動的全城清潔大行動昨日於祐漢街市公園啟動,各單位組成不同小隊“落區”清潔及宣導,增強居民及業界的防鼠滅蚊意識,持續提升城市的美化與整潔水平。全城清潔大行動橫跨四月至五月,期間會加強巡查及抽檢食肆、食品加工場及建築工地,下月十日將在三盞燈及新橋區一帶進行另一場社區清潔及宣導活動。 官方已有多年未舉辦全城清潔行動,今次行動明顯以“防鼠”、“滅蚊”為標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城市衛生何嘗不是如此?鼠患看似是環境問題,實則是城市管理的系統工程。儘管當局近年積極加強公共地方的佈餌滅鼠工作,公共街道的固定鼠餌盒數量由一七年約二百個,大幅增加至現時約一千四百個,基本覆蓋全澳各區;定期開展區域滅鼠工作,由以往的每區每年兩次增加至最少三次。近年調查結果亦顯示,本澳公共地方的鼠患控制處於可控水平,去年鼠患投訴個案亦較一九年減少了百分之三十六。但舊區仍常見“米奇”蹤影,早前有超市與食肆相繼發現鼠患,須停業整頓,坊間甚為關注。 蚊患方面,資料顯示,去年全球及本澳鄰近地區登革熱流行情況嚴重,其中,廣東省累計一萬七千七百五十七例、香港累計一百六十一例。本澳共錄得九例本地登革熱及三十九例輸入性登革熱,反映登革熱傳入並引起本地傳播的風險非常高。隨着各地人員來往頻繁,登革熱跨境傳播風險持續增加,預計今年本澳出現登革熱流行的風險仍然存在。 平日不修堤,汛期人海戰。如果日常管理鬆散,等到問題浮現才來全民總動員,這種模式短期或能立竿見影,但長期來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從個人到社區,從商舖到公共區域,每個角落的清潔都須要持之以恆的努力。與其一次大掃除,不如提高全民清潔、愛護環境的熱情和意識,建立常態化清潔機制。當公共衛生意識深入人心,城市才能真正實現“時時乾淨、處處整潔”的美好願景。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