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憲法學概論》 作 者:林來梵 出 版 社:香港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24年 閱讀中國憲法的四重視角 講好中國憲法,並非易事。於二〇二四年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呈現在港澳台地區讀者面前的繁體版《憲法學概論》,出自清華大學林來梵教授之手。《憲法學概論》的內地版本是《憲法學講義》,書如其題,全書以“講義”、“講辭”形式和節奏,娓娓“講”來。香港大學陳弘毅教授稱此書為“入門中國憲法的理想讀物”,這是一個不低的評價。該書不僅將中國憲法講好了,而且講流行了。 如此嚴肅的議題,如何自二〇一一年首次出版以來受讀者和各方的持續青睞,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持論中允、客觀專業、生動形象講明白了中國憲法之何以中國,將中國場景、中國規範、中國意識、中國素材娓娓道來,這正是港澳台地區讀者閱讀中國憲法可以參鑒的四重視角。 第一,本書立足世界圖景觀察中國。這一世界圖景既可見於作者先後求學、供職於海外、特區、大江南北的豐富學術經歷中。林來梵教授是我國一九八〇年代出國留學人員,曾留學日本近八年,師承畑中和夫教授研習憲法學,其間獲日本文部省獎學金,最終獲立命館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為該校歷史上首位獲得該學位的外國人士。一九九六年學成後赴香港城市大學供職五年餘;二〇〇一到二〇〇九年任教於浙江大學,二〇〇九年被現在所供職的清華大學法學院引進。本書的世界圖景又典型呈現在立憲主義基本立場中,如作者自薦語:“中國憲法發展的趨勢是什麼?……它正在從國家政權合法性的認定書逐漸地發展為人民權利的保障書。……如果將憲法的精神歸結為一句話,那就是:要把每一個人當作人來對待,絕不可觸碰人作為人所應該享有的尊嚴。只有真正懂得對人的尊嚴給予崇高敬意的人,才真正理解憲法的精神。”本書的世界圖景還直觀地體現旁徵博引的比較法素材中,十種主權觀念、三大主權原理、六種基本權利分類學說,各種學說輪番登場。 第二,本書圍繞中國的憲法規範。本書堅持作者所宣導的“規範憲法學”,適度地返回規範主義,但又不至於完全退到法律實證主義的立場;它以憲法解釋學為核心的方法定位,但又涵蓋更多的方法論上的視角和手段;它以三種的姿態力圖“圍繞規範形成思想”,但又不斷躬身自問“圍繞”什麼樣的“規範”這一超傳統法教義學的終極問題。本書將中國現行憲法文本作為研究的重點和焦點,既“理直氣壯”地將規範法學的研究方法引入憲法學,同時還兼顧表述的深入淺出,發揮本書的“憲法啟蒙讀物性質”。 第三,本書秉持中國的問題意識。本書歷次修訂同近年來中國憲法實踐重大進展節奏的合拍度上,中國意識就可見一斑:二〇一四年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黨的歷史上第一份完全以法治為主題的決定,二〇一五年本書再版;二〇一八年三月,一九八二年憲法第五次修改,九月推出第三版;二〇二二年,黨的二十大,全面依法治國開啟新征程,本書第四版於二〇二三年出版。“規範憲法學”的主張,本身基於深沉的中國問題意識,從法教義學的精神角度闡述本學科的自主知識體系,二〇一四年的第二版序言已經自覺強調,修訂此書所特意重視的目標是,“確立中國主體立場,修復中國問題意識,努力推動憲法學理論的中國化”,並強調有意識地讓該書揮別“次殖民地風景圖”。如陳弘毅教授所言:“林教授心目中的法學方法和在香港一貫應用的普通法法學方法,可算是不謀而合。” 第四,本書調用豐富的中國素材。這典型體現在第四版快速回應了近年來中國合憲性審查“斐然可觀的制度發展與現實變化”,大幅度地增補了關於中國合憲性審查制度的內容,不僅將中國合憲性審查制度的歷史沿革、基本內容、運行狀態向讀者全面呈現,對於“合法性標準與合理性標準”概念與關係,“以合法性審查替代合憲性審查”等當前備案審查理論與實務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也作了積極回應。 在第四版序言中,作者宣稱,將一種可稱為“人文主義憲法學”的精神貫徹到底,同立憲主義不僅內核相通,而且昇華拓展,力求將現代憲法學中有關人性尊嚴的價值理念與我國深厚的人文傳統融貫起來。這為理解全面依法治國進程和“一國兩制”憲制安排提供了清晰框架。也正是本書十餘年歷久彌香,而且從中國內地來到香港特區的內在動力。 鄭磊 范成駿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