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岡仁波齊峰北坡 ![]() 看到慈悲湖表示開始下山 ![]() 轉山路上有排隊討吃 的土撥鼠 ![]() 沒有任何東西可阻擋朝 聖者的步伐 ![]() 從左至右分別是瑪旁雍錯、納木那尼峰及拉昂錯。 在岡仁波齊轉上一圈 位於西藏自治區的岡底斯山脈,呈西北至東南弧形走向,為青藏高原的南北地理分界線,山脈群峰之中以冷不崗日的海拔最高,超過七千公尺,可是岡底斯山脈主峰之名卻非它所擁有,而是第二高峰——神山岡仁波齊,海拔有六千六百公尺。岡仁波齊之所以被稱為神山,所享有的地位絕非因其高度所賜,而是在宗教上的意義,因它同時被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及耆那教視為各自宗教世界觀的“世界中心”。 關於神山,有着每轉上一圈(繞山的外圈而行)便可洗清一生的罪孽之說,而每轉畢十三次外圈,才有資格轉難度更高、更接近岡仁波齊峰的內圈。我們這次行程便是自我挑戰一下,圍繞岡仁波齊轉一次外圈,除此之外,返程會挑選阿里中線回拉薩,踏足這片被譽為生命禁區之地。 岡仁波齊的所謂外圈轉山路線,總長約五十四公里,一般以兩天去完成。若單以長度推算,兩天走畢一點也不難,但當要負重在高海拔上坡下坡時,只要到過高海拔地區的人便會明白其中難處。尤其第二天,要經過海拔五千六百公尺的卓瑪拉山口,還要“急上急下”,實為整個轉山過程中的最大挑戰。最誇張是徒步不夠半分鐘便要停下來小休,但當看到轉山的信徒們不論在雪地、碎石地、泥濘地也好,都會完成他們的每一個磕長頭時,除了體會到宗教信仰的力量之外,也會成為自己再起步的動力。 沿外圈路線會有數個休息站,有茶水和食物供應,當然種類選擇不多之餘又偏貴,但在這條件下有熱茶熱食已很不錯,而且把食物帶進來的成本也不低。沿途亦有救援服務提供給身體不適的人士,但同樣道理,隨着路程越深入,救援費用也會調升。在轉山路上會有很多野生動物出沒,一些土撥鼠及雀鳥會向路人討吃,而景點及打卡位其實有限,雖是繞山而轉,但能拍攝到主角岡仁波齊峰的角度也不多,其中以能拍攝到主峰北坡的止熱寺最為精彩。我們沿路遇到不少外國人,尤其是南亞裔人士,也會有逆時針轉山的苯教教徒,彼此相遇時,大多也會說聲Hello或是扎西德勒,深深體會到宗教共融,儘管大家的宗教禮儀不同,但在神山之下,大家目標一致。 圖/文:XOSIR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