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社論)烏克蘭成“待宰羔羊”

烏克蘭成“待宰羔羊”



    烏克蘭外長瑟比加四月一日在基輔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烏克蘭已與美國就新礦產協定開始磋商。新協定規定“大型美國企業”進一步加強在烏存在,還應有助烏基礎設施的安全。烏方將與美方合作,努力達成一份雙方均可接受的協定。

    二月二十八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到訪美國白宮並同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雙方激烈爭吵,未簽署美烏礦產協議。之後,美烏代表多次在沙特會談。澤連斯基三月二十八日說,烏方已收到新的烏美礦產協議方案,與上一版“完全不同”。雙方目前討論的是這份新協議。

    這份礦產協議的草案早已不是甚麼秘密。據路透社此前披露,美方提出的新版協議明確要求:烏克蘭將由其國家資源基金控制的礦產利潤全部交由美方掌控,直到烏方“償還完全部美國戰時援助及其利息”。

    烏外長所謂“雙方均可接受”,在現實結構中只是單方面接受,烏克蘭沒有拒絕的餘地。特朗普直言不諱地警告澤連斯基:如果不接受協議,“將有大麻煩”。這不是對話,這是恐嚇;不是協商,而是敲詐。烏方卻仍以“合作”之名包裝這場不對等的資源掠奪。只能說,在生死線上的烏克蘭政府,連話語權都得按照美方範本定調。

    澤連斯基此前雖口頭表示,不會接受“影響烏克蘭與歐盟一體化”的協議,但他也承認,“現在對草案作出最終判斷還為時尚早”。這句話模棱兩可,只表明一個事實:面對強權施壓,烏克蘭政府沒有談判空間,只有接受的方式不同。所謂“對等談判”,在戰時債權結構下根本是個笑話——當對方控制了你的武器、補給、財政和國際融資通道,主權就不再屬於你自己。

    這一切不是偶然。烏克蘭擁有全球最大規模之一的鋰礦、鈦礦、稀土金屬儲備,被視為未來“綠色能源戰略礦產”競爭的關鍵節點。早在戰爭爆發之初,美國資本集團就開始圍繞烏克蘭的礦產資源展開戰略佈局。現在,戰爭消耗了烏克蘭的軍隊、摧毀了其工業,卻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開放市場條件”,誰掌握援助,誰就主導資源重組。

    烏克蘭此刻正經歷一場資源國有化向外資實控的轉型,“礦產協議”不過是這一進程的制度化標誌。從農業、土地到基礎設施再到礦業,烏克蘭的“重建”被西方資本打包成一個可以投融資、可以退出套現的產業鏈,所謂“國家主權”早就淪為附屬品。

    更諷刺的是,這場交易還被塑造成“重建工程”的一部分。外界媒體與西方政策界普遍將此協議視作“戰後秩序再建”的必要一環,以資源抵債、以礦換資金,表面上是重塑經濟,實際上是架空主權。美國更以“投資安全”為由,要求烏方在立法上開放對外國企業的優先開發權,甚至要求設立“美國專屬法庭”來處理投資爭端。這哪裡是援助,這是設立“經濟殖民法庭”。



88

鮮花
47

握手
75

雷人
31

路過
55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