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花樣年華》重映與影視文化迴響



《花樣年華》重映現場

兩人無果相伴

高領壓抑與豔麗色彩衝突

    《花樣年華》重映與影視文化迴響



    榮幸有機會親臨《花樣年華》二十五周年4K修復版的點映現場。這部被無數影迷奉為“本世紀最經典的愛情電影”的影片,在今年情人節以導演特別版形式重返銀幕,新增內容是康城電影節大師班上展示的五分鐘片段。影片攜手復古港風海報及周邊在影院再現,令本場觀影成為一次跨時空的沉浸互動。因近年才轉向影視研究,我竟是初次觀看這部經典之作。這場遲來的相遇讓我感受到王家衛的敘事魅力——他用光影、音樂與服飾編織的“不圓滿”情感湧動,達成觀眾心中藝術體驗“圓滿”的念念不忘。



    道德困境與情感

    《花樣年華》聚焦兩對比鄰而居的夫妻之間的情感拉扯。女主人公蘇麗珍的丈夫出軌隔壁鄰居周慕雲的妻子,而蘇、周二人在遭遇婚姻和情感背叛後,相互接觸試圖覆盤愛人離心的過程。在兩人自我道德譴責和憂傷的互動中,隨着相互情感慰藉以及對武俠小說相似愛好萌生的精神交流,心動不可抑制。

    影片對於倫理情感的呈現頗具懸疑色彩。蘇麗珍的丈夫與周慕雲的妻子始終以“背影”、“聲音”及“物品”形式出場,卻從未真正露面。這種“不在場”的“在場”設計,消解婚外情題材的背德感,引導觀眾將目光聚焦兩位主人公的情感互動中——蘇麗珍與周慕雲由一段背德關係中的配角,成為銀幕中心的、在道德和依戀中反覆拉扯的主角。他們模擬配偶出軌的場景,試圖從“受害者”身份中剝離,去理解激情與慾望。周慕雲那句“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既是自我告誡,也是欲蓋彌彰的掙扎。遠去的婚姻伴侶成為“在場的幽靈”,高高懸掛着作為慾望沉淪的誘惑,又時時漂浮着成為自我道德約束的人頭上懸浮的審判之劍。王家衛以多靜態、重景深的克制鏡頭語言,將道德困境轉化為一場關於人性普遍的探討:當社會規訓與個體慾望衝突時,人將走向何處?

    影片符號隱喻

    影片中充溢符號使用。最容易被忽視,卻串聯起兩對夫妻的道具電飯鍋,承載着王家衛對時代變革的洞察。作為二十世紀早期到中期的重要發明,電飯鍋的普及解放了家庭主婦的廚房時間,使得忙於家務的女性多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個人時間。在影片中,蘇麗珍托丈夫替周慕雲代購電飯鍋的情節,暗示兩人進一步接觸,遭遇婚姻背叛轉為情感萌芽的契機,同時喻示現代性對傳統倫理的解構。

    影片中二十餘套旗袍的頻繁更替,是配合影片光影、色彩的視覺美學展示,更是主要角色內在情緒的具象化表達:高領壓抑克制,艷麗花紋暗湧慾望,腰身曲線的變化映射情感拉扯與進退。《花樣年華》映後二十五年間,每次重映都有觀眾穿旗袍觀影,這種自發參與的社會現象揭示服飾通過影視表達早已超越審美功能,成為角色人格與觀眾認同同頻的符號載體。

    經典重現與集體記憶

    此次《花樣年華》導演特別版的重映,王家衛通過新增二〇〇一年的便利店重逢片段,延續了原片的開放式結局。這種跨時空的聯動,將經典文本轉化為可延展的情感內核。當觀眾在影院觀看周慕雲與蘇麗珍另一時空初識又重逢的“新結局”時,回望的不僅是電影本身,更是二十五年來集體記憶的疊加與重構。

    這種互動展現出在流媒體衝擊下,影院仍然或必須提供無法被替代的儀式感與稀缺性。王家衛堅持“僅限影院放映”的發行策略,承辦方通過復古佈景與限定周邊將觀影轉化為一場文化事件。參與式的消費使得觀眾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通過解讀、衍生與再創作,成為文本意義的共同生產者。

    影片結尾,周慕雲將秘密封存於吳哥窟的牆洞,蘇麗珍牽着孩子庸生淡出取景框。他們曾經如何,結局如何,遺憾中念念不忘的猜測在二十五年後的重映中仍牽掛人心。《花樣年華》的持久魅力,或許正在於它拒絕提供答案。它用光影中的擦肩,緊握又鬆開的雙手,擺動的旗袍、纏綿的雨將愛情的本質還原為一場永恆的博弈——在道德與慾望、理想中的體面與真實之間。這種矛盾,或許就是人性真實的“花樣年華”。



    倪雨曈



71

鮮花
15

握手
89

雷人
29

路過
40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