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防災成常識 近年全球極端氣候事件頻傳,天災規模與頻率不斷攀升,對人類社會構成嚴峻挑戰。緬甸近日發生七點九級強烈地震,傷亡嚴重,並波及鄰近的泰國。如何提升防災韌性,已成為全球必須正視的課題。 氣候變遷加劇,令傳統災害模式被打破。過去被視為“百年一遇”的災害,如今可能縮短為數十年甚至更短周期。本澳亦不能倖免,極端天氣越演越烈,城市的抗禦能力備受考驗,也提醒社會科學監測與即時預警必須走在災害前。 天災無法避免,但災害衝擊可透過事前準備大幅減輕。數年前超強颱風“天鴿”、“山竹”引發風暴潮,低窪地區嚴重水浸。當局痛定思痛,事後推出系列防災措施,持續測試部門與部門、政府與民間的協作能力。 再完善的制度與科技,大眾若缺乏風險意識,仍可能功虧一簣。當局可研究將防災教育納入學校課程,並鼓勵社區發展自主防災組織,建立鄰里互助網絡。唯有讓防災成為日常習慣,在天災來臨時冷靜應對,才能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中,守住生命與家園安全線。 悅 鳴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