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知行合一 構築澳門“文化綠洲”



《何以澳門》 作 者:吳志良 出 版 社:文化公所、澳門啟元 出版日期:2025年1月

    知行合一  構築澳門“文化綠洲”



    近日,李敬澤先生在“在AI時代如何談論文學”的演講中指出,AI時代文學的核心在於無法被替代的“人之為人”,在於現場感、感動以及想像力。在各行各業探討AI之際,我們應如何討論“文化”?是否可以認為“文化”為虛,技術為實,二者相輔相成?即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技術仍應服務於人,而非人服務於技術。文化正經歷着深刻的變革,其生產與傳播、保護與傳承、倫理與挑戰、創新與融合、認同與身份都將發生重大變化。

    《何以澳門》是吳志良博士的著作,該書專門探討“文化”,是近年來關於地方文化學術研究的重要作品。作者近十年來在地方文化學術方面的研究成果被收錄其中,內容涵蓋家國、制度、文化、文學等多個方面,展現了澳門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時代價值。

    書中七幅精緻的蕾絲書法作品,作為篇章的引子,吳志良博士以質樸的文字、結合自洽與他洽的事例、精確的細節描繪澳門文化的全貌。他採取“向內”的研究姿態,深入分析和回顧澳門自明朝中葉開埠以來的歷史,結合澳門回歸祖國後的成就,從物質、精神、行為、語言與符號以及制度等文化構成要素出發,探討澳門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定位與發展路徑。這種歷史與現實的結合,使讀者能夠更全面地理解澳門的文化價值。

    吳志良博士強調,多元共融是澳門文化的顯著特徵,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形成了“不同而和”“和而不同”的社區精神,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歷史建築中,也深深植根於澳門的社會生活中。長期致力於澳門文化觀察研究的吳志良博士在書中提出了如何利用澳門的文化優勢,將其打造成為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窗口,並在國際上凸顯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流橋樑的獨特地位。

    難能可貴的是,吳志良博士將他的研究提升至更高層次,他着重推動“澳門學”的研究,強調澳門的歷史與文化不僅具有地方性意義,更具有國際性價值。他希望通過“澳門學”的研究,讓更多人了解澳門、關注澳門,並為澳門的未來發展提供理論支援。同時,他提出了具體的實踐建議,如建設多功能的大型文藝展演中心,舉辦以中華文化元素為標誌的旅遊文創設計大賽,這些建議都為澳門的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

    《何以澳門》一書,關鍵在於以寬廣的國際化視野關注“澳門之為澳門”,既不空泛也不虛妄。這不僅是一部關於澳門文化的學術著作,更是一部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書籍,它呈現了一個多元、開放、包容的澳門文化圖景,同時也為澳門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建議,為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由於時間跨度大,以及作品題材、體裁種類繁多,導致理論深度與可讀性存在不平衡,對文化衝突的探討不夠深入。然而,瑕不掩瑜,這不會削弱該書的歷史意義。或許,接下來吳志良先生將更加關注在AI時代,澳門文化的純粹性與現代化書寫。

    吳志良博士是澳門文化的代言人,被譽為“澳門通”。他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和南京大學接受教育,之後在澳門日報工作,近四十年在澳門基金會任職,並擔任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他始終抱持一個信念,即將被視為“文化沙漠”的澳門,打造成一片多元的“文化綠洲”。

    何以澳門?除了世人熟知的澳門,此書將告訴您,“一國兩制”二十六年、“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澳門究竟是怎樣的。



    張    鴻



91

鮮花
83

握手
58

雷人
60

路過
62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