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十八首鋼琴曲》



普涅特涅夫演奏《十八首鋼琴曲》

    《十八首鋼琴曲》



    相比於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於一八七六年所寫的鋼琴曲《四季》,同為柴可夫斯基於一八九三年所寫的包括《即興曲》、《搖籃曲》、《默想曲》在內的《十八首鋼琴曲》,演出機會不算頻繁。

    但我,卻特別留意《十八首鋼琴曲》。因為,我從來認為,作曲家的心境,影響作曲家的創作。人們知道,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的友誼建立於一八七七年,也從那年開始,為了讓柴可夫斯基安心創作,梅克夫人每年資助柴可夫斯基六千盧布。然而,十三年後的一八九O年九月,梅克夫人在柴可夫斯基全然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給柴可夫斯基寫了最後一封信。柴可夫斯基曾給梅克夫人覆信,說“你所說的話,使我深感悲傷”。我以為,這種悲傷,一直延續到一八九二年五月柴可夫斯基住進克林村居時,一直延續到柴可夫斯基在克林村居創作《第六(悲愴)交響曲》、《十八首鋼琴曲》等時。所以,我每次沉浸在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愴)》時,就不僅從中感受到俄羅斯民族的苦難,還感受到柴可夫斯基個人的苦難。而對只花了十五天功夫就完成的《十八首鋼琴曲》,柴可夫斯基並沒有像對《第六(悲愴)》那樣投放了那麼多的心血力。他說:“……我每天產生一首曲子。這些曲子很膚淺,而且不怎麼重要,我根本沒有興趣創作,寫它們只是為了錢。我盡量不使它們太差……”柴可夫斯基在蘊釀《十八首鋼琴曲》時,真的沒有內心掙扎、沒有內心爭鬥嗎?你試聽聽第十首《悲歌》、第十七首《遙遠的過去的回音》!如果讓我在一個深夜裡,坐在克林村居對着大花園的窗子下,聆聽《悲歌》、聆聽《遙遠的過去的回音》,我會更能捉摸到柴可夫斯基的精神摧殘!有人說,《第六(悲愴)》證實了柴可夫斯基的死亡欲望,那麼,《十八首鋼琴曲》同樣如此!同年十一月六日,柴可夫斯基告別人間。與梅克夫人決裂之後,他只過了三年多些的時光。



    費拉拉



43

鮮花
54

握手
87

雷人
27

路過
96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