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治原 (鐵怡 攝) 內地民生保障向普惠性發展 【本報駐北京記者鐵怡九日電】民政部部長陸治原今天表示,將逐步擴大相關民生保障政策覆蓋面,有序推進民政民生保障由兜底性、基礎性向普惠性發展。 推進“四個轉變” 陸治原說,概括講就是要推進“四個轉變”。第一個轉變,是保障對象從特定群體向更多需要幫助的群體轉變。普惠性,首先強調的是保障對象的普遍性。比如兒童福利,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醫療健康水平的提升,孤兒、棄嬰大幅減少,流動兒童、留守兒童權益保障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這需要推動兒童福利從孤棄兒童生活保障向所有需要幫助的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延伸。再比如養老服務,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出老齡化、高齡化、少子化等特點,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在弱化,越來越多老年人對社會養老服務提出需求,這需要推動養老服務從過去“三無”老年人為主向全體老年人拓展。 第二個轉變,是服務內容從物質保障為主,向物質救助、社會服務和精神關愛兼顧轉變。下一步將在以資金和物質救助為主的兜底保障基礎上,探索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開展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發展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等,以滿足困難群眾的需求。 第三個轉變,是要素保障從主要依靠政府,向以政府為主導,積極發揮市場、社會等多方力量作用轉變。比如社會救助,在加強政府投入的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公益慈善等社會力量參與,通過“政府救助+慈善幫扶”等方式,多管道解決好困難群眾的難題。 第四個轉變,是手段方式從傳統服務方式向數智化、標準化方式轉變。我們將在社會救助、養老服務、殘疾人服務等領域,加快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運用,深化民政領域“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推進更多事項線上辦、掌上辦,讓民政服務更便捷、更可及、更規範。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