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麥家談創作者精神



麥 家 (中新社)

    麥家談創作者精神



    一部作品的火爆絕非偶然。“這歸功於創作者的孜孜不倦和全身心投入”,“藝術需要藝術家的獻身精神”。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麥家接受專訪時表示,無論是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創作者還是3A遊戲《黑神話:悟空》的團隊,他們都為這兩部作品傾注了全部心血,這種創作者精神值得學習。

    AI無法取代人寫作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除了悟空、哪吒外,還有很多家喻戶曉的經典人物和故事。為甚麼《哪吒之魔童鬧海》、《黑神話:悟空》會如此火爆,遠超預期?

    作為一名創作者,麥家認為中華文化是開放的,它不屬於某個人或某個團體,誰都可以去運用、去創作。但更關鍵的是,創作者願意為這部作品、為這門藝術全力以赴。

    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深度應用,引發廣泛矚目與討論。

    “現在有很多人擔心機器會取代我們。”麥家也曾嘗試用DeepSeek“寫作”,試探它的寫作能力。在多次嘗試後,他得出結論——它寫出的文本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寫作者要好。

    但他認為,“AI無法取代人的寫作,寫作的意義不在於那百分之九十五,恰恰在於那剩下的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一。”

    “機器給出的是標準答案,文章優美、結構嚴謹,你會發現它沒問題,有時候甚至很完美,但這就是它的問題。”麥家直言,這樣的“殘酷事實”確實對作家帶來了考驗,但人生也好,命運也罷,它們是方程式涵蓋不了的。“在命運和人生面前,沒有方程式可言。AI可能在速度上遠遠超過了人,但在深度上,我想它永遠也不可能抵達人的高度。”

    版權新難題待解決

    麥家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利用AI寫作,但需要警惕的是由此衍生的“版權問題”。

    以往,在傳統創作模式中,一旦有人抄襲作者的作品,讀者和作者往往能及時發現並展開維權。然而,當有人利用AI技術生成內容並發表時,誰將承擔起原告的角色,又由誰來負責舉證,這成了亟待解決的新難題。

    麥家強調,這種情況不僅可能出現,而且已經是一個嶄新的挑戰。因此,他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制定相關法律或規定,對“機器寫作”以及寫作者對AI的使用等方面進行規範,讓人工智能應用得以健康有序發展。

    (北京九日電)





    中新社記者  邵燕飛  林波



61

鮮花
73

握手
31

雷人
33

路過
85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