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流逆流麵包店 上回說到台山一家豆腐花店結業,就在我不無唏噓地寫下最後一句時,忽然想起同樣是罨耷小舖,相距不到兩百米的一家賣麵包的,竟然於近年彈起成網紅店,幾乎擔綱了台山區在內地社交平台上的美食形象。 那家店在濠江花園,有近四十年歷史,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家搬到台山區居住時已在經營,街上同樣歷史悠久的,只有不遠處一家小超市。麵包店經營者一直是夫妻倆,大多數時候男主內(製作)女主外(銷售),顧客有時見不到老闆,有時會見到他捧着一盤麵包胚由閣樓下來,或有時只見他獨自看店。也不知道他們是否認得我,偶爾光顧,見到他們時總感到十分親切。雖然他們比我初識時老了三十幾年,但也許我和他們之間的年齡差距是固定了的,在互相參照的情況下也沒覺得他們改變多少,只是老闆頭髮白了。 以前,新福利十六號巴士總站在濠江花園下,有時我搭那路線上學,便會在麵包店買早餐。老式麵包店出品,離不開香腸包、菠蘿包和雞尾包等。不能不提那裡的香腸包,有兩款,一款是加沙律醬的,但不是焗好才加,而是與麵包生胚一起焗,焗出來的沙律醬有一種黏稠口感,這種老式做法買少見少了;有一款田字形香腸包,將香腸一開四,田字的四個口中皆有一小截腸仔。那裡的麵包不但個頭大,且結實,不像市面那些泡芙似的麵包,主要成分是空氣。 夾餡麵包最初是沒有大紅大紫的雞扒包和豬扒包,只有午餐包。其他麵包舖的午餐包,餡料放在生胚中一起焗,而他們的午餐肉卻是分開焗製(以前還未有煎板),焗好後,要不放入鹹餐包或甜餐包中待售,要不乾脆沒空處理,等熟客開口要求再夾進麵包裡。做法簡單不過:在包子上橫切一刀,將餐肉塞入。如此粗獷,卻是我年少美味之一,現在的網紅雞扒包沒法比。 (二之一) 太 皮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