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這個顏色 鄰埠財爺公佈新的財政預算案,文本封面設計,採用了湖水藍色,據稱其寓意是具有活力和希望。又,當地新近有一座宏大富麗的多功能體育園落成開幕,場館外牆是靛藍色。設計團隊負責人發文分享選擇這顏色的原因:“這是一種象徵着忠誠、堅韌和智慧的顏色。” 的確,藍色總是讓人有充滿正能量的感覺。不管是湖水藍、靛藍、天藍、寶藍、彩藍、孔雀藍……只要是藍色,深深淺淺,都帶來雅致、恬適、平和的感覺。 然而,在最初,“藍”卻不是顏色的名稱,這個字,指的其實是那些可以作染色材料的植物:“藍草”,而這稱謂只是一個統稱而已。在古代,可以用作把布帛或織物染成青、綠色系的藍草,其實真不少,像:蓼、莧、菘等等。而提到染色這門工藝,大家一定會想起的,就是《荀子 · 勸學》篇裡的名言:“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除了用染色方法取得藍色外,其實,若不想花什麼功夫,最便捷可以觀賞到藍色的方法,是舉頭望天。若然天清氣朗,便可看到蔚藍的天空。那是耀目太陽施的“魔法”:在它的照射下,大氣中的分子,散射光譜中藍色部分的能力,較之紅色部分更大更強,所以我們的眼睛看到的天空,都是藍藍的。 自然界裡的藍藍綠綠,總是讓人舒暢。古代詩人在描繪山光水色時,也會用上這些色彩文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是白居易追憶江南美景所寫的三首《憶江南》之一,江南春色美不勝收,紅花勝火、江水藍綠,詩人“能不憶江南”呢? 突地想起,母校“紅藍精神”的“藍”,是代表冷靜和理性。 彭海鈴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