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油器三寶 居民早餐選擇多樣,有中西文化特色茶餐廳的奶油豬、火腿通,加杯絲襪奶茶;或便捷選食菠蘿包、雞尾包或牛角包等。部分人喜到酒樓嘆早茶,唯一盅兩件需時。簡單的大牌檔腸粉來碗白粥或艇仔粥等,搭配香脆油炸鬼,更是佐粥最佳選擇。 油炸鬼俗稱油條或炸麵,是將切好長條形麵粉糰,上下打孖在中間輕壓,再拉長下油鑊炸熟。相傳南宋期間有百姓為表達對奸臣秦檜的憤怒,以兩條麵糰揑成似背靠背在鍋中炸。 油器是油炸小食的統稱,當中以油條、牛脷酥及鹹煎餅最具代表性,合稱“油器三寶”。牛脷酥因貌似牛舌,故稱牛脷酥,以麵粉及砂糖混合後油炸而成;鹹煎餅加入了南乳,所以食落有鹹香味。 相傳昔日廣州物資短缺,師傅將剩餘的油條用腸粉包裹成為炸兩腸粉,深受歡迎流傳至今。為確保油條不軟化,炸兩腸粉以入單即包為佳,結合了腸粉的滑嫩與油炸鬼的酥脆,再加入喜愛的混醬,成為了經典美食。以油炸鬼製作的菜式不少,如鬼馬炒牛肉是用油炸鬼加入馬蹄炒牛肉,口味清新。百花炸釀油條或鯪魚肉炸釀油條,都能突出各食材的口感。砵仔雞蛋焗魚腸,加入炸麵令菜式有畫龍點睛之感。 近年潮流興起珍寶型油條,油條及豆漿是不錯配搭。不過因是高熱量及高油脂食物,宜偶爾食用。 普洱茶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