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手術的患者可依靠自身 運動意圖行走(中新網) 全球首創技術助癱瘓者行走 【本報訊】據中新網消息:上海的醫學專家通過微創腦脊介面技術,在全球率先幫助完全截癱患者恢復站立行走。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加福民團隊使用的三合一腦脊接口技術屬全球首創,通過微創手術在患者腦與脊髓之間搭建神經橋,採集和解碼腦電信號,為特定神經根施行時空電刺激,讓癱瘓者再次掌控自己的肢體。在微創手術中,通過將兩個直徑一毫米左右的電極晶片植入到患者運動腦區,腦部和脊髓的手術可在四小時左右一次完成。術後廿四小時,在人工智能(AI)輔助下,患者即可恢復腿部運動。 團隊花近三年時間,才在算法層面實現對大腦運動意圖實時解碼的突破。目前,團隊在患者康復訓練現場設置了紅外動捕攝像頭,用於實時記錄患者步態,每天記錄患者腦電、肌電和步態等康復數據,用於進一步優化電刺激參數——神經激活——肌肉骨骼運動仿真模型,以精準控制病人的運動意圖和肢體動作。隨模型不斷優化,病人逐漸適應模型就會愈走愈好。 據了解,今年一月至二月,該團隊已聯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成功完成全球首批三例臨床概念驗證手術,嚴重脊髓損傷患者在兩周內實現自主控腿、邁步行走,初步證明新一代腦脊接口方案的可行性。團隊下一步將持續優化、迭代該技術,讓更多脊椎損傷患者重獲行走能力。 據悉,這項全球首創技術對於中國乃至全球的脊髓損傷患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讓患者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研發團隊未來將對該技術進行大膽創新與優化,確保腦脊介面技術能夠長期、穩定地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療支援,醫院方面表示,相信更多患者能夠重新站起,邁出人生新步履。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