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張嘴 我前年喜得個孫女,最近自維州返紐約我的家中,趣事不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見陌生人便主動地舉起右手,張開小手掌微微招手,於是,陌生人都還以笑容,開懷地笑了。遠在澳門的親戚見到這些溫馨的視頻,便說:很有親和力,似足爺爺啦。 這才一歲出頭的孫女確實很逗人喜愛,圓圓的烏溜溜的大眼睛,一小片薄薄的紅唇,露出皓齒,與人招手時就像一隻招財貓。我說,這小淘氣真有福氣。親戚說她親和力似我,殊不敢當。 我的所謂親和力,很可能跟“我多嘴”有關。想我自澳門青草街吳靈芝“執媽”經手呱呱墮地以後,童年時便很多成人說我多口。幫我理髮的渡船街昌師傅說,無停的,問長問短,你這個長氣袋;勞校的一位數學老師說,“這個頑皮仔一有唔明便總是搶着舉手、昂首挺胸,向我發問”。 時越數十載,我這白髮老頭仍稟性難移。有一次,鼎鼎大名的王鼎鈞老師演講“書法的欣賞”,我冒昧地向他提出:老師,既然當今世上,王羲之的“真跡”無人能證實是真,又何來世世代代地研究他的書法呢? 當時,在座的聽眾為之側目,似乎都在想,這不是十分尷尬的問題嗎?這小子這麼不識時務?人的一張嘴不外是吃及講兩種功能,除了盡情發揮講的功能外,我吃的功能也不遑多讓。每次返澳門,都大快朵頤,不幸地在眾多飯局中不斷增重。 我的這張嘴不枉此生,功能盡展,這大概是親戚說我有親和力的基本原因吧。我從不喜歡隱瞞自己的觀點,生性坦率直言。然而,識我者都知道,當別人回應我時,我總是立即收口,如飢似渴地吸收對方意見。其實我多講完全是為了拋磚引玉,向別人學習知識。 我在紐約東方書店時,聞說舊老闆教職員做生意要做到這四個字:識人識貨。我心領神會,奉若圭臬。我想,我喜歡觀察每一個人,向別人虛心請教,這頭兩個字我做得較好。然而,因為健談,喜歡交友,少不免有時也會口沒遮攔,惹事了。 識我者都說,鷹哥,你的性格平易近人,能吃善言,可如不把把關,會闖禍啦。逆耳忠言,是為新年我的一戒:管好我這張嘴。 翔 鷹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