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揚指揮布拉姆斯《 第一交響曲》 布拉姆斯的四部交響曲 在澳門樂團“致敬布拉姆斯”系列音樂會中,最惹人注目的,應該是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先後奉獻的布拉姆斯的四部交響曲。依次為:七日晚的《c小調第一交響曲》(作品68), 八日晚的《D大調第二交響曲》(作品73), 十四日晚的《F大調第三交響曲》(作品90),十五日晚的《e小調第四交響曲》(作品98)。 也許,貝多芬的交響曲給了布拉姆斯巨大壓力。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在一八七六年完成之前,其實已花了逾二十年的時光。有人說,在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中,有着貝多芬太多的影響,那是顯而易見的。儘管《第一交響曲》在卡爾斯魯厄首演時,不算獲得很大的成功,但卻讓布拉姆斯有着繼續創作交響曲的強烈意念。於是,只隔了一年,即一八七七年,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問世。與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不一樣的是,《第二交響曲》由里希特指揮在維也納首演時,卻大獲好評,聽眾總在每個樂章奏畢後,起立鼓掌以向在場的布拉姆斯致意。有人說,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的許多旋律,有如芊芊青草般的美麗,豈能忘記,《第二交響曲》是布拉姆斯在奧地利的一個彷彿仙境的湖邊大功告成的。六年之後的一八八三年,布拉姆斯創作了《第三交響曲》,同年年底仍由里希特指揮在維也納第一次與聽眾見面,同樣引起異乎尋常的轟動。而布拉姆斯於一八八四年、一八八五年間嘔心瀝血的《第四交響曲》,即其最後的一部交響曲,無疑是布拉姆斯交響曲中之傑作。那時,布拉姆斯已五十二歲了!人們記得,貝多芬的最後交響曲、《第九(合唱)交響曲》,是在他告別人間的前三年寫出,那年,貝多芬五十四歲。曾記否,一八九七年三月七日,維也納演奏布拉姆斯的《第四交響曲》,奏畢,全場聽眾以不絕掌聲感謝坐在包廂裡的布拉姆斯。不足一個月後,布拉姆斯與世長辭。 瓊 瑪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