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 企業全力拼經濟 去年澳門經濟增長百分之八點八,經濟規模恢復至疫前的八成六,在周邊地區中表現亮眼。穩步復甦進程中,中小企營商困難、經濟多元等難題漸顯現,成為澳門發展道路上亟待解決的課題。 新一屆特區政府首份施政報告備受矚目,多個商界團體與社團積極建言,期望從政策層面給予有力支持。中小企業作為澳門經濟活力關鍵支撑,面對消費外流,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嚴重制約中小企發展。 有商界提出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支持企業發展。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政府部門對企業每增加一個審批層級,企業交易成本平均增加百分之八至十二。 近年來,電子政務快速發展,為商界降低部分行政成本。今年初上線的“商社通”服務平台首推七十八項服務,其“一站式”專區打造的全新“聯合申請及審批平台”,讓涉及發牌程序的多部門及公司以標準化、規範化模式同步處理及審批,提高程序透明度與行政效率。具體成效如何,能否切實滿足企業需求、符合商界期望,還需商界多提意見,持續完善平台作用。內地積極推動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甚至成為一種標配,值得澳門借鑒。 此外,不少中小企反映資金緊張、借貸困難、融資渠道少,制約企業發展。政府可考慮搭建銀企對接平台,促進企業與金融機構有效溝通。另一方面,在確保合規與安全的前提下,簡化審批流程,減少行政干預,激發市場活力,如一些經營數十載的老店,難以適應新規範;創新活動如街頭表演、快閃活動等則受諸多限制,未能配合社會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對於吸引企業是重中之重。簡化流程、減少干預,讓企業將更多精力拓展與創新業務,真切感受到政策的便利與支持,從而提振企業的營商信心,使其願意在澳門長期穩定經營。良好營商環境能向外界清晰展示澳門開放包容、充滿機遇的發展姿態,吸引企業落地生根,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形成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春耕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