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緩解“澳車北上”負外部性

    緩解“澳車北上”負外部性



    “澳車北上”政策作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的關鍵舉措,在實踐中呈現出“雙刃劍效應”。政策的實施促進了區域發展一體化,顯著提升了澳門居民的跨境出行便利性,加速了粵澳兩地的人員流動與經濟互動。同時,對於澳門中小企業來說,也形成了一定的負外部性效應。例如,澳門中小企業面臨消費外流、市場競爭加劇等問題,對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形成了挑戰。這些影響的複雜性要求政策制定者與社會各界在肯定區域整合戰略價值的基礎上,正視本地經濟的脆弱性,並通過多維度措施實現效率與公平的平衡。

    一、短期紓困:穩住及激活本地消費動能。

    短期內,政策需聚焦於“止血”與“輸血”,通過精準干預穩定中小企業的經營基本面。首先,針對受衝擊最直接的行業,政府可設立專項補貼基金,按企業營收下降比例提供臨時性現金援助,避免大規模倒閉引發的失業潮。其次,需擴容現有的消費刺激計劃,突破“撒錢式”補貼的局限性。例如,借鑒“消費大獎賞”經驗,優化消費刺激計劃的設計,擴大行業覆蓋範圍,針對受衝擊行業以輔助金或定向折扣券形式發放,並強制使用於特定行業,引導居民將跨境消費需求轉化為本地支出。

    此外,澳門特區政府可通過政策手段加強跨境消費回流,例如與珠海等內地城市合作設立“消費回饋計劃”,鼓勵澳門居民在珠海等地消費後回流澳門購物或服務消費,形成兩地之間的消費循環。

    同時,政策的實施應注重交通與基礎設施的協調發展,減少交通壓力與環境問題。例如,增設“澳車”專用通道,優化“澳車北上”名額分配機制,並完善跨境公共交通體系,鼓勵居民採用公共交通工具進行跨境流動,降低私家車通行對交通秩序及環境的壓力。

    二、長期轉型:重塑競爭力與構建不可替代。 

    從長遠看,澳門中小企業需跳出“被動防守”思維,通過結構性改革重塑核心競爭力。首要任務是推動“數字化轉型”,破解實體商業的空間局限。對於實體門面的零售業,政府可主導搭建本土電商平台,整合中小企業資源,提供“線下體驗+線上訂購”的混合模式。同時,澳門政府完善“消費者權益跨境保障機制”及設立澳門商品進入內地市場的綠色物流通道,增強跨境購物的便利,並推出“內地退貨點”服務,消除消費者對跨境購物的後顧之憂。

    此外,澳門政府應研究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及鼓勵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與服務升級,提升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例如支持技術升級、品牌建設與跨境合作,而非單純的現金補貼,並盡快落實三層式推動澳門中小企發展方案,在保育和保留營運百年老店同時,助力新興的中小企業進行轉型及升級,雙管齊下地促進澳門經濟穩步發展。

    三、政策協同:從單向補貼到轉型再造。

    澳門中小企業的轉型依賴政策環境的系統性變革,短期紓困與長期轉型須形成階梯式銜接,避免政策出現斷層。更重要的是必須重新定義“澳車北上”的政策內涵,將政策從挑戰轉化為機遇。短期的紓困需以精準針對填補缺口,長期的轉型需如疏濬河道重整市場的生態,在區域經濟整合中,改變被動抵禦而主動實現改革、重塑競爭優勢,在短期紓困與長期轉型之間建立協同機制,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總之,“澳車北上”政策既是區域一體化進程的里程碑,亦是澳門經濟社會轉型的試金石。面對開放與保護的兩難,澳門需在擁抱區域紅利的同時,正視本地產業的結構性弱點,通過政策創新與企業自適應能力的提升,構建更具韌性的經濟生態。唯有如此,方能實現“粵澳共贏”的長遠目標,在區域融合浪潮中穩步前行。



    澳門社會治理研究學會特邀理事  盧德謙



70

鮮花
64

握手
33

雷人
33

路過
89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