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人文社科智能發展藍皮書發佈



《藍皮書》發佈現場 (復旦大學)

    人文社科智能發展藍皮書發佈



    三月一日,在復旦大學舉行的二○二五人文社會科學智能大會上,由復旦大學牽頭編寫的國內首部人工智能(AI)與人文社科結合領域的全面報告《未來已來——人文社會科學智能發展藍皮書》發佈。據上觀新聞報道,這是復旦大學推動人工智能與人文社會科學深度融合的成果結晶,標誌着人文社會科學智能發展的新起點,將吸引更多學者關注人工智能與人文社會科學的深度融合,推動新文科創新提速。



    本報綜合報道



    重構傳統研究法

    從ChatGPT到DeepSeek,人工智能進入爆發式發展階段,正在重塑人類社會。面對科技浪潮,人文社會科學如何應對?大會發佈的《未來已來——人文社會科學智能發展藍皮書》,對這一重大命題作出回應。《藍皮書》由復旦大學國家發展與智能治理綜合實驗室牽頭,聯合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和德勤中國共同編寫,於去年三月啟動籌備工作,歷時一年,集聚五十三位權威專家,達成了產學研三方十餘家單位的深度合作,從不同學科視角對AI與人文社會科學深度融合的關鍵挑戰、理論和技術的發展前沿進行了全面梳理。報告共分三個篇章,分別從人文社會科學總體研究範式變革、各學科關鍵應用領域,以及產業應用前沿場景三個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的梳理。

    據中新社報道,藍皮書指出,在數字人文領域,AI技術正重構歷史地理、古文字學、語言學和科技考古等傳統研究方法。AI生成藝術在時尚、設計和創意產業中展現了巨大的商業潛力,推動了數字藝術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

    復旦大學副校長、復旦大學國家發展與智能治理綜合實驗室主任陳志敏表示,在數智人文方面,該校打造早期中華文明源流跨模態智創工程,進一步聚焦考古、古文字、早期典籍和古代歷史地理領域,構建中華文明數據庫和多模態早期中華文明時空大模型,追溯從舊石器時代到西漢末年的中華早期文明發展歷史。在計算社會科學領域,該校打造智能社會“數智孿生”多智能體決策平台,面向國際政治、公共政策、法治社會、氣候治理等領域開發多模態大模型,並通過多智能體建模與大語言模型的耦合實現“數智孿生”多智能體決策。

    促進跨領域融合

    藍皮書指出,AI賦能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進入數據和機理雙驅動的第五範式;AI正重塑社會公共管理與決策的科學範式,實現從“經驗驅動”向“數據——模型雙驅動”的決策轉型。AI還在多模態數據整合方面表現出色,為風險管理和政策評估提供新的工具。AI在社會科學的應用,促進了計算機科學、統計學與人文學科的跨領域融合。

    “我們希望《藍皮書》能夠開啟一個新的起點,就是文科要做精,這也是整個學科範式變革當中的一個重要工作任務。”復旦大學校長助理、《藍皮書》主編之一吳力波表示。

    “人文社會科學的複雜性與自然科學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自然科學往往是基於客觀法則,是可驗證的。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是人類行為,規律規則相對弱,驗證難度也較大。”吳力波介紹,《藍皮書》所關注的就是如何能夠通過人工智能對社會複雜系統的內在特徵進行解構,對於各類主體間複雜關係進行刻劃,從而進行更好地進行預測以及進行部分的證偽。

    在大會主旨報告環節,相關專家學者還就AI賦能人文學科研究的巨大前景、AI對經濟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範式的影響及啟示、AI與數字新基建的協同優化等主題進行了探討。



85

鮮花
41

握手
58

雷人
46

路過
11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