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澳門 田中泓 澳門作為一個旅遊城市,城市的各方面都會因應旅遊的模式而變化。 由於手機的普及,透過手機媒體將個人的生活向外發佈成為了不少人的習慣,加上出現許多“網紅”、直播、“小紅書”等媒介,內地來的客群,尤其在打卡文化盛行的年代,澳門城市自然出現各式各樣的打卡點。 一些商店在外牆弄一幅特色牆,或者用葡式花瓷磚,又或者寫上“澳門”兩個字,就成為了遊客排隊打卡的景點。 有些店舖,則仿效內地不少城市,在店外掛上“我在澳門很想你”的標語,加上以藍白特色街牌的款式設計,又成為一個打卡點。 除了商店,政府、休企、團體亦各師各法,在澳門舊區創造打卡點,例如透過繪畫壁畫,先後在氹仔舊區、媽閣一帶找澳門的藝術愛好者繪畫大幅的壁畫裝飾,成為吸引遊人停下打卡的背景。 為着活化關前街和草堆街,一些店舖的舊式鐵閘上也畫上一些彩圖,有與當地相關的題材,也有讓人想起昔日街區情況,還有完全是創新的內容,給舊街區增添一點藝術氛圍。但是由於繪在鐵閘上,當店舖開門營業的時候,彩圖暫時消失,等關舖拉閘後,沿街又有另一番景象。 然而,鐵閘上這樣的彩圖,究竟目的何在?如果是吸引人流走進舊街區激活區內的商業,相信就不合適。因為當商店關門時才會出現這些彩圖畫面,可能特色的店面或產品更能吸引人流。 除了這些營造出來的打卡點,其實,在城市中方方面面都有機會成為打卡的景點。 例如有特色的建築物、有特色的街道,都是遊客常停留打卡的地方。然而,特色不一定要刻意營造,只要給遊客覺得特別就能引起注意,當然被網紅或小紅書推介過效果會更好。 斑馬線、郵筒、街牌、電話亭……總之有別於遊客生活的地方就有可能在這個“流量密碼”時代成為打卡熱點。所以,其實到最後,模仿其他城市的造法能夠創造打卡點,但完全不模仿,也能成為打卡點,只要看看街上幾個已沒有多大實際用途的電話亭能成為遊客排隊打卡的地方,就可以證明平凡事物在旅遊城市的吸引力。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