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活人生 健康常在 “身體健康,心想事成”、“最緊要健康,然後發財”、“平安喜樂,天天開心”、“福壽綿長,如意吉祥”…… 來到乙巳蛇年,新春祝福語仍是健康行先,人們對大健康的關注度日益提高,沒有什麼比擁有壯健身體更重要。特別是在大健康產業鏈的生產與服務、供應與應用等環節推動下,如今銀髮族防疾可有更多途徑。長者延壽有方,體質提升,幾代同堂者眾,誠可喜之現象也。 近年澳門被譽為健康與長壽城市,除受惠於優厚的公共醫療衛生系統之外,還與居民對健康生活的認知態度息息相關。同輩中大多認同,健康體魄需要付出代價,可能還要作些犧牲。例如對抗三高,就不能大飲大食,在誘惑面前得用意志力作取捨,還要恆常鍛煉,這嚴謹的態度意味着將會失去一點點生活樂趣。另些人卻不甘心乏味生活,抱持“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及時行樂之心,儘管壞了健康也是值得的。還有第三類人,介乎上述兩種態度之間,既於日常守着健康,也偶爾在某些場合放縱,力求魚與熊掌兼得。 筆者理解人生與健康的不同取態,人生觀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健康實踐和活動方式,如何取向則見仁見智。常聽人說,人一世,物一世,未玩過食過枉為人耶!我則傾向源於身心的愉悅和健康。如孔子聖言所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因此行動自如的樂齡族是最幸福的,老有所為的愉悅和鬆弛反過來也會療癒內在,於身體有益。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也就是當今為何越來越多銀髮族喜愛閱讀和鍛煉之緣由。君不見行山的中老年人日增;而閱覽室更是長者出入的熱點。這是享受純娛樂之外的身心健康,也是通過心力和體力付出所獲得的精神上的豐盈。當然,喜歡吃喝玩樂不愛努力的,也可追求人生樂趣,說到底,感覺開心便好。 然則,健康常與快樂同行,但過度飲食和玩樂則不一定有益健康。因而我想到自制能力與健康的密切關係。自控力較強的長者,在作息、飲食、出行、娛樂和交際方面具有明確原則,生活習慣的堅守與否都直接影響到其健康的好壞。筆者是電視劇控一名,昔日煲劇至深宵欲罷不能,熒屏上像有使理智消失的魔力,是以一集接一集的看下去……持續一段時間後,耳鳴來了,耳暈緊接着,苦楚不能言喻,至今仍被此惡習警惕着。也曾有一長輩酷愛吃月餅,拿着整個往嘴裡送,滋味無窮。可是中秋過後有一天,在乘船途中突發腹絞疼,到岸急送醫,最後確診急性膽囊炎,需把膽囊割掉。身體機能很實在,貪一時之快,往後是要賠償的喲! 澳門人口已進入實質老齡化,欣見我們銀髮族的健康觀大多朝向正面和科學發展。無論人生結局如何,樂活、樂齡族都會珍惜當下,坦然面對挑戰,於有限的時光裡活得健康、自在和精彩。 雅 耶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