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島征三繪本的聲音與力量 在圖畫中表達出力量的感覺,可以說是田島征三的基調。要我來說的話,就會是:“做繪本呀,是身體的事!”他第一本繪本的出版,是一九六二年所作的《西魃天》,僅製作了十一本,為何?因為當時並無石版印刷機,故田島征三自創“人間印刷機”印法,用自己的身體重量來壓印圖畫。另外有一本《力太郎》亦是從畫面的身體構圖,展現出“力”的感覺。 田島征三形容自己的創作方式,絕對是“世界上沒有人做過的行動”。他將創作視為一種本能,充滿野性。一拿到紙張,便能不打草稿、不繪底稿,天馬行空地直接表現。這前所未有的行動,還可在一本名為《嗷!》的繪本中得見。作者運用了許多果實來描繪其中的鳥獸。他花了六十年的時光步行,撿拾這些小果實,以完成這部作品。 閱讀繪本,有如在書頁中尋得寶藏一般。這個立體畫面極為神奇:你能想像一個年幼的孩子,當他凝視一幅繪本的畫作時,畫中,構成鳥獸身體的果實,或許都已以“孩子們的模樣”(非芽或樹,乃是種子)在這世上超過半個世紀? 有時我會覺得田島征三所製作的,是落地有聲的書。但這樣的能量究竟源自何處?讓我們繼續一邊閱讀,一邊尋找答案。我們可以從作者數個創作行動來探尋,田島征三所做的,往往不只一本書那麼簡單,畫面中的能量,大抵可說是創作最終的匯聚之處罷了。讀者們亦在個人的閱讀過程中,被這種能量滋養乃至擴散,成為世間美好的一部分。下次,我們來閱讀一本與寮國藝術家合作的繪本《聽見森林的歌》,去感知這些土地之聲與力量的精神淵源。 (大地的詩 · 二) 川井深一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