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 醒 美國總統特朗普甫上任,就公然對其他國家提出領土要求,聲稱要將加拿大變成美國第五十一個州,“買下”格陵蘭島,“收回”巴拿馬運河,及後他再提出“清空”並“接管”加沙。這是“二戰”以來絕對沒有的。被要求國家回應反覆,或先硬後軟,或囁囁嚅嚅,一時間,世界彷彿重新回到了“二戰”之前。 同時,美國先後宣佈,退出《巴黎協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國際協定或國際組織。此外,還揮舞關稅大棒,發出對與美國有貿易關係的加拿大、墨西哥,甚至作為其盟友的歐盟等加徵關稅的威脅。 可見,在特朗普字典裡,只要被其認作為妨礙了“美國優先”利益的國際規則都是可以打破或清除的。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對特朗普的一系列行為,雖有批評聲音與憂慮反應,卻似乎並未引起國際社會的足夠警惕。可能國際社會仍然認為,作為孤立主義者的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原則,其威脅他國並提出領土要求,其實,不過是其極限施壓的慣用伎倆。比如,特朗普聲言的“使加拿大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個州”,其實不過是迫加拿大平衡與美貿易。其表示“收回”巴拿馬運河,目的是施壓巴拿馬政府給予美國船隻通過巴拿馬運河時“免費”待遇。而美國提出“購買”格陵蘭島,除了該島戰略位置外,則是覬覦該島豐富的稀土礦產資源。 事實上,美國的極限施壓行為有時會奏效的,例如,曾表示拒絕接收美國遣返非法移民的哥倫比亞,在美國宣佈對其加徵關稅和實施制裁的壓力下,被迫同意“無限制接收”美方遣返的哥國移民。 或許視特朗普行為為極限施壓有一定的道理,問題是,當特朗普極限施壓未能達到目的時,會否鋌而走險?畢竟美國是具有強大軍事能力實現其取得他國領土目的的國家。對此,國際社會必須保持一份警醒。 婁勝華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