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生 “天都塌了!病人DeepSeek後質疑我的治療方案,氣得我自己又查了一遍指南,才發現指南更新了。”廣東一位醫學博主日前在網上發帖,引起網民熱議。 北京某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近日也分享了一段使用DeepSeek輔助診斷複雜腦瘤患者的經歷,並高度評價DeepSeek的表現。該醫師認為,DeepSeek在處理深入醫學問題上的水平堪比省級三甲醫院專家,患者可以信賴其提供的信息。 DeepSeek的橫空出世,不僅為人工智能帶來更多技術和成本的變革,而且開源與開放的策略,也讓人工智能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上月廿五日,已有上海、廣東、北京、浙江、四川等廿二個省級行政區的近百家醫院,先後宣佈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不同功能的“AI醫生”悄然上崗,成為醫生的得力助手、“火眼金睛”,大大提高診療成效。 AI在醫院應用,也為患者帶來更多便利。患者在完成醫院檢查後,無需等待醫生解讀,只需通過手機,借助“AI醫療助手”,即可獲取詳細、易懂的報告解讀,對自身身體狀況以及後續治療一目了然。 值得注意的是,人體是複雜的系統工程,AI面對系統性疾病的時候仍舊會出現“胡言亂語”,診斷水平飄忽不定,因而AI的建議僅能供參考,居民得病還是要第一時間去醫院就診,根據醫囑治療、服藥。 雨 人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