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師曾任廣東粵劇院院長 十年五百部粵劇電影 粵劇點只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五洋……上世紀中業,香港起班,一院難求,一票難求。越南堤岸八院演粵劇,省港紅伶如珠如寶……,還有美國、加拿大、澳洲,凡有華人的地方,粵劇粵曲需求若渴。特別美國,興建鐵路,開掘金礦,廣大的血淚華工,思鄉情切,盼粵劇如久旱之望雲霓。此際,粵劇衝向全世界。香港盛極之時,也向深化新質發展,拍電影!科技為粵劇開拓的一條水路,仿如瀑布……。 娛樂專欄作家余慕雲前輩統計,香港五十年代,約出產了五百一十五部粵劇粵曲電影,約佔這時期電影的三分一。 粵劇拍電影,老倌們最初有不同看法。有人喜,多了一個糊口途徑,影片賣埠,也增加海外知名度。亦有人憂,粵劇電影流行,會減少觀眾入場看戲意欲。睇大戲是昂貴娛樂,影片前座七角,大戲飛要高十幾二十倍。 幾毫子睇大老倌演出,片商對粵劇電影情有獨鍾。紅伶保證了票房,再者,拍攝成本較低,伶人對拍攝的劇目純熟,拍攝速度快,十天便完成,甚至七日鮮。甚至出現雲呑麵導演,老倌唱主題曲導演去吃雲呑麵。大有可為的粵劇電影,終於自己玩死自己,這是後話。 精雕細琢,粵劇拍電影,另類的藝術結晶,相得益彰的。一九五八年,馬師曾當廣東粵劇院的院長,與紅線女推出《搜書院》,並拍成電影,風行海外;繼而編演元曲大家《關漢卿》,也拍成電影,震撼人心。 馬大哥將自己的戲行經歷,百般滋味,貫演戲中。馬紅領中國粵劇團五九年訪朝鮮,六一年訪越南,也是演《關漢卿》。 (新光拜拜,追昔粵劇火紅年代 · 三之三) 高 梁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