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小麗 倡完善執業資格互認醫療器械流通等四方面 吳小麗:加快琴澳養老服務融合發展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兼街總會長吳小麗表示,她今年繼續關注琴澳一體化建設,就琴澳兩地社區治理、行政協作、跨境交通、分線管理等多方面提出多項建議,希望推動琴澳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注入新動能,開拓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工作生活的美好前景;同時,將提出養老服務、社工跨境執業等建議,希望能為國家人口老齡化的解決提供合作區方案,為港澳社工跨境執業創設條件。 面臨制度銜接短板 吳小麗表示,今年全國兩會其最關注的一個方向是琴澳發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澳門未來發展的重要引擎,過去在中央和粵澳兩地政府的共同推動下,合作區“第一階段”建設成果豐碩,諸多大型基建項目陸續落成,包括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一線、二線”基礎設施等,琴澳兩地往來更加頻繁。然而,發展過程中仍面臨制度銜接、機制協調、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軟硬件短板,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澳門居民跨境工作和生活的意願,也制約了產業協同和企業發展的進一步深化。 因此,她表示今年在全國兩會上,以琴澳發展為重要的板塊,依據平時收集的居民意見提出多項建議,其中從跨境社區治理融合的角度出發,建議由中央牽頭聯合粵澳兩地相關部門,結合澳門社團參與合作區實踐的經驗,從打造橫琴全域社區服務體系、面向三端的數字社區平台和面向產業、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基地三方面出發,探索融合粵澳兩地特色的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模式。 優化“四共”新體制 其次,合作區政府部門間的行政協作成效非常重要,合作區建設已經邁入了第二個發展階段,需要更加深入、更大層面打破琴澳機制、體制銜接的難題,這需要中央的引導和兩地政府的通力合作。希望通過優化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四共”新體制,加強兩地政府間的合作,從而進一步打造合作區與澳門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加快琴澳深度融合的步伐。 促琴澳居民心聯通 關於琴澳交通,她提及近年隨着琴澳持續發展,往來琴澳的兩地居民、旅客數目大幅增加,橫琴口岸通關壓力增大,琴澳跨境交通銜接不足,未能滿足廣大居民、旅客的出行需求。而且一線過關通關效率低、通關專道設置不完善、澳門居民攜帶產品機制不夠靈活,申報過於頻繁,為澳門居民跨境生活造成諸多困擾,因而在跨境出行、分線管理這兩方面分別提出相關的建議。希望能通過居民小事的小切口,逐步撬動琴澳兩地更大層面的基礎設施建設“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進而拉進琴澳居民“心聯通”,從而扎實將合作區打造成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 吳小麗還稱,近年街總積極參與大灣區、合作區建設,深入探索將澳門社會服務與橫琴當地實踐融合,在平時工作實踐出發,提出了希望將澳門的養老服務體系引入合作區,為我國解決老齡化難題提供合作區方案的建議,從而建立多層級的養老服務體系,以服務合作區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長者,並且希望能加大對養老社會服務力量的扶持,保障相關社會組織服務的可持續性;此外,還希望在琴澳養老服務相關執業資格互認、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琴澳間康復醫療器械及輔具的便捷流通、跨境養老政策和社會保障銜接這四方面完善,從而加快琴澳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打造別具特色的琴澳養老服務模版,提升合作區長者的生活品質。 優化社工跨境執業 同時,她表示針對社會服務人才建設,提出了關於優化港澳社工跨境執業政策的建議,建議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試點,探索建立便利港澳社工跨境執業的制度機制,包括執業管理政策、培訓學習體系、報考高級社會工作師的條件等,從而優化港澳資深社工在內地的職業發展環境,促進人才順暢便捷流動。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