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護航民營經濟破浪前行 隨着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也在經歷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轉型陣痛。其中,既有融資難融資貴、賬款被拖欠等“老問題”,也遭遇內需不足、成本高企、外部不確定性加劇等系列挑戰。 海內外注意到,中國官方近年出台系列政策舉措。從國家發改委這一負責中國宏觀經濟調控和管理的政府部門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到暢通融資渠道、實施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再到推動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建立健全多層次政企常態化溝通交流和問題解決機制等,致力於幫助民企過難關。 官方舉措直擊痛點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接受中新社採訪時指出,官方出台的一些舉措直擊痛點,如繼續階段性降低部分社會保險費率、支持企業穩崗擴崗、加強公共實訓基地共建共享等舉措,緩解了人工成本壓力;出台相關稅費政策,助力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二○二四年前三季度,小微企業享受稅費減免九千四百六十一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百分之六點七。 民企需要各方發力 尤其日前一場高規格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再次釋放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強烈信號。 與會民營企業家備受鼓舞。如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品、技術全球領先,有能力也有信心持續推動科技創新;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興興表示,將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不斷開闢發展新賽道;新希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表示,將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讓更多農民挑上“金扁擔”。 觀察人士認為,當前,民企要獲得更好發展,需各方在營商環境、創新轉型等方面持續發力。 訂民營經濟促進法 今年,備受各界關註的民營經濟促進法有望出台。被視為中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此法在公平競爭、權益保護等多個方面作出規定。黃茂興認為,該法出台將切實從制度和法律上落實平等對待國企民企的要求,為破除阻礙民企發展因素提供“解渴”管用的剛性法規,利於穩定民企發展預期。 長遠來看,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最近一個多月,人工智能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在全球走紅,其新一代大模型因性能優良、訓練成本低且開源,引發海內外各方對於人工智能發展和算力的熱烈討論。 不少分析文章註意到,無論是DeepSeek,還是已被國際市場熟知的華為、比亞迪,它們都是民企,都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這些企業能够產生國際影響力,掌握技術優勢是重要因素,也表明民企具強大活力,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蘊含巨大機遇。 即將召開的中國兩會上,圍繞中國民營經濟如何更好破浪前行,將有哪些議案、提案被提出,官方將如何進一步落實舉措提振民企信心、激發發展活力,海內外拭目以待。 (北京廿六日電) 中新社記者 陳建新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