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杰羅姆 · 克爾恩 老人河 從來無緣欣賞美國作曲家杰羅姆 · 克爾恩(J·Kern,一八八五~一九四五)作曲,以現實生活為背景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早期百老匯音樂劇《演出船》。但卻在少小時候,便聽到過美國黑人男低音歌唱家羅伯遜(P·Robeson,一八九八~一九七六), 演唱《演出船》中的插曲《老人河》的唱片。據說,《演出船》在英國倫敦登台時,就由羅伯遜飾演劇中黑人約奧,並滿腹悲苦地唱起《老人河》,此後,羅伯遜更是名聲在外。也因為《老人河》盡述黑人的心中情,所以,羅伯遜與《老人河》,應該是很早就在我國有了影響。 年輕時,看到《老人河》的中文歌譜由鄧映易先生譯配:“黑人勞動在密西西比河上/黑人勞動白人來享樂/黑人工作到死不得休息/從早推船直到太陽落/……”。歌曲臨末是這樣的:“我們這樣地痛苦疲倦/既害怕死亡又厭倦生活/但老人河呀/你總是不停地流過”。不知何故!我那時每次耳聞《老人河》,總會想起俄羅斯民歌《伏爾加船夫曲》:“哎喲嗬/哎喲嗬/齊心合力把縴拉/哎喲嗬/哎哟嗬/拉完一把又一把/……”。其異曲同工地反映勞苦大眾的受折磨受摧殘。 近日,看到美籍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與跟他合作了三十多年的英國女鋼琴家凱瑟琳·斯托特 · 杰羅姆 · 克恩,演奏經過改編的《老人河》的視頻,雖然接觸這個作品已有相當長的歷史,但我仍按捺不住內心激動:一方面是雖然變成純音樂,但無時無刻地牢記歌詞;二方面是兩位演奏家刻劃《老人河》時所表現出來的悲憤和無奈。這種悲憤和無奈,既在旋律中渲泄,也在他倆的臉面上透露。鋼琴家凱瑟琳 · 斯托特,曾如此評價她與馬友友的關係:“我們非常了解彼此,也非常尊重彼此”。由此可見,兩位藝術家對《老人河》的感覺和理解是共同的,於是才可以感動包括我在內的成千上萬的聽眾。 費拉拉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