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昊然在電影演出秦福 ![]() ⬇《唐探1900》海報 案件塵封的海外華人史 ——評《唐探1900》 陳思成導演的《唐人街探案》已經有三年都登陸春節賀歲檔。《唐探1900》是唐探系列的第四部,但時間線上是在《唐人街探案》第一部之前,被視為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前傳。《唐探1900》的故事發生於一九〇〇年的三藩市,議員候選人格蘭特的女兒愛麗絲在唐人街被害,嫌疑人是華人男子白振邦。格蘭特組織白人遊行,煽動排華情緒,藉此推動永久性取締唐人街的新政。多方勢力圍繞着這起案件開始了角逐。 如果說唐探系列的前三部是本格派推理,那麼到了《唐探1900》則更偏重於社會派推理。電影選擇一九〇〇年的三藩市,就意味着不僅要講述一個純粹的探案故事,而是勾連起當時複雜的歷史背景。清政府慈禧太后掌權,八國聯軍侵華,孫中山惠州起義。 電影中有兩條主要的敘事線索,一條是探案線索,一條是追捕革命黨的線索,兩條線索中途相互交織。秦福(劉昊然飾)被福爾摩斯派來唐人街,和華裔印第安獵人阿鬼(王寶強飾)組成了神探組合,試圖説明華人組織協盛堂的堂主白軒齡(周潤發飾)尋到“開膛手傑克案”的兇手。這一案件關係到唐人街上眾多華工的去留問題,也關係到華人在美國社會的聲譽。秦福通過中醫“望聞問切”的方法發現諸多線索,最終成功揭露真相。他們在探案過程中與另一條線索相交織,遇到了清政府派來捉拿革命黨的欽差費洋古(岳雲鵬飾)。費洋古在緝拿革命黨的時候見證了華人在海外的屈辱處境,也意識到當務之急是要救中國。 《唐探1900》敏銳地聚焦在歷史上被忽略掉的海外華工,白軒齡孤身一人走進市政廳,獨自與幾百個白人進行辯駁,講述了那些海外華工的事蹟與處境。“在這片宣稱自由平等的土地上,從未曾給予他們足夠的公平。” 這場演講振聾發聵、盪氣迴腸,是電影最高潮的地方。周潤發用極為精湛的演技把白軒齡的角色魅力展示得淋漓盡致,讓人看見白軒齡在世故老道的外表下的拳拳愛國之心。動人的講述背後是一段充滿血淚的海外華人歷史。十九世紀下半葉,美國決定修建三千公里的太平洋鐵路。美國公司僱用華人充當工人,將最艱險的內華達山部分都交給中國工人修築。數以萬計的“華工”被販賣至海外,永遠地長眠於這條鐵路的鐵軌之下。阿鬼的父親,便是被騙來美國修鐵路的華工,在修鐵路時不幸被炸死,年幼的阿鬼被部落酋長收養。堂主白軒齡也曾是一名修路華工,他與阿鬼的父親相識。當他與阿鬼重逢時,一眼便認出了他便是當年鐵路上為華工們唱歌打氣的小男孩。 同時電影也呼應了一九〇〇年三藩市唐人街的排華事件。美國社會當時有極強的排華情緒,三藩市衛生局對華人以污名化,認為華人是鼠疫的傳播者。對唐人街進行大規模地焚燬與破壞,對華人強制進行隔離與驅趕。 《唐探1900》的定位依舊是喜劇探案片,但是無論是電影的喜劇性還是案件的複雜程度,比起前三部都有所削弱。 前三部中,王寶強演出的唐仁,滑稽搞笑,充滿市井流氓氣,與劉昊然演出的天才結巴少年秦風形成鮮明反差。兩人一動一靜、一俗一雅,在探案過程中製造了不少的喜劇場景。而在《唐探1900》中,導演有意延續這種模式。秦福與阿鬼同樣是動靜結合,一文一武。但人物的性格出現了細微變化,阿鬼比唐仁多了樸實,秦福比秦風多了市井流氓氣。劉昊然對流氓氣的演繹稍顯得力不從心,有一種為了喜劇而喜劇的用力。另外當喜劇片與嚴肅的家國敘事結合在一起,嚴肅性就沖淡了喜劇性,導致出現割裂感。 整體而言,電影笑點編排合理,整體質量中上。只是美中不足之處,在於《唐探1900》作為一部探案類型片,沉醉於講述家國情懷卻忽視了最基本的探案敘事。探案過程也缺乏抽絲剝繭層層深入的邏輯性,只在最後將案件始末和盤托出,顯得投機取巧。秦福作為中醫世家,以中醫“望聞問切”的方式探案,本應是宣揚國粹。但由於電影對“望聞問切”的使用牽強附會,只徒增了喜劇效果。 樹樹籽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