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AB橋建設的一些意見 新城AB區行車天橋位於澳門半島與新城A區之間,西接科學館前圓形地和孫逸仙大馬路,向東穿越友誼大橋和既有航道,終點在新城A區,並與澳門大橋互通。工程已於去年十月展開,預計二○二七年十月竣工。目前正進行前期工作準備。當前社會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本人嘗試以城市發展、道路交通、工程建設,以及使用後日常設施管理、保養、維修等角度去分析。 首先說明本人的觀點,本人支持AB區以橋樑代替海底隧道。AB橋是一項相對較低成本、較短施工期、日後維修保養較易及較節省,並會出現新的城市景點、緊急救援也較快較易的工程項目。 AB區通道規劃已久,橋樑和隧道都曾經是規劃的方向。目前新城A區住宅群建設已基本成形,進入竣工及中後期施工階段,A區連外通道也不斷建設和擴展中,包括剛落成的澳門大橋和A2橋,以及建設中的A3橋,A1、A2、A3橋基本集中在黑沙環友誼橋一帶,對A區及黑沙環連外道路造成相當大的壓力,AB區連接通道對疏導A區居民日常工作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預計今年中A區開始安排居民陸續入住,計劃最終居住人口高達十萬。AB橋採用橋樑段吊裝,可大幅減省工期,預計三年就可落成,相信有效緩解A區的交通壓力。另一方面,港珠澳大橋是澳車北上重要口岸,除了遊客量逐年增長外,北上車輛也須穿過A區往返兩地,口岸使用日益頻繁,對A區交通壓力百上加斤,所以相信大橋落成時間是其中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AB橋落成能有效疏導往返港珠澳大橋和半島外圍之間的交通,對A區連外交通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一般情況下,由於海底地質複雜及不可預測性高,相約長度的隧道建設工期較大橋多百分之五十甚至一倍以上,受地下板塊和地質複雜及不明確因素等影響,年均維護成本可能較橋樑高出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友誼大橋橫跨海面,隧道在海底經過會形成十字交匯,對大橋影響及隧道設計都需要更長時間研究和評估,對A區交通壓力緩不濟急。 以建築成本角度來看,目前工程造價判給是二十一點八億元,因為AB區距離有限,隧道長度不長,若以盾構設備施工,盾構機需要訂製,固定成本就會很高,按一般海底隧道工程經驗推算,需要成本三十至五十億元,如果遇到地質複雜則成本更高,工期也會因受阻而延長。 此外,土地使用也是重要考慮因素。隧道出入口需要預留大面積土地空間,對消防設施、救援通道及通風井等要求都有所提高,澳門土地空間十分缺乏,橋樑對土地的需求則可大幅減省。橋樑又是開放空間,緊急救援相對容易,除了消防車和救護車可直達外,必要時海面可以用消防船,空中也可以用直升機救援,事故嚴重性可大幅降低。 就景觀而言,AB橋最高海拔為二十五點八米,其中主橋長度約一千五百五十米、跨海段長約九百米,通航孔最大跨度約一百三十米,對世遺燈塔景觀影響有限。換個角度而言,AB橋會增加對松山燈塔和沿岸海景的新景觀視角,新穎設計的橋身也將會是新的地標景觀,這是海底隧道所欠缺的。 最後,在有限土地資源和節省公帑的前提下,快速實現AB兩區連接,建設橋樑可以更低成本、更短工期及更快使用、更快改善和完善交通引流,同時還可保留未來擴容彈性與地標價值。建議政府優先採用現代化環保技術,多向公眾說明和宣導AB橋的優點和便利性,確保工程兼顧效益與永續發展。 澳門工程師學會 胡祖杰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