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華科學家培育出“雙父親”小鼠



中國科學家培育出能活到成年的“雙父”鼠寶

成年的孤雄小鼠(左)和同齡、同性別的野 生型對照小鼠。

早在二○一八年,中國團隊就着手培育只有 父親、沒有母親的小鼠。

“兩個父親”的小鼠培育成功

    華科學家培育出“雙父親”小鼠



    中國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細胞 · 幹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說,他們通過胚胎幹細胞工程技術,成功使雙親都是雄性的小鼠存活至成年。新研究有助於加深對與印記基因相關疾病的理解。

    哺乳動物存在一種印記基因機制,其大多數基因能均等地表達來自父母雙方的遺傳信息,但有一小部分基因帶有“印記”,只能從父源或母源一方的染色體上表達,因此使後代需要有來自父母雙方的基因才能正常發育。此前研究顯示,即使能夠人工培育雙親都是雌性或雄性的哺乳動物胚胎,這種胚胎也會因為印記基因的影響而在發育過程中停止生長。

    中國科學院、中山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移碼突變、基因缺失和調控區編輯等技術修改了二十個關鍵的印記基因,使“雙父”小鼠胚胎的發育能力顯著改善。研究人員用這種方式培育的部分小鼠胚胎成功誕生,並存活到成年。

    實驗顯示,用這種方式培育的“雙父”小鼠還無法達到普通小鼠發育水平。僅有百分之十一點八的“雙父”小鼠胚胎能發育到出生,而存活到成年的小鼠全部不育,並且壽命僅為普通小鼠的約百分之六十。

    研究人員認為,新研究有力表明印記基因是阻礙哺乳動物單性繁殖的主要障礙。這種方法可以顯著改善胚胎幹細胞和克隆動物的發育結果,相關技術未來有望用於再生醫學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與研究團隊之前構建的孤雌小鼠相比,這些孤雄小鼠與它們存在一些顯著差異,孤雄小鼠體重更大、表現出更強的探索欲,但壽命更短(孤雌小鼠比正常小鼠壽命長,而孤雄小鼠比正常小鼠壽命短)。

    這項研究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學術層面,更引發了社會對生物倫理及生殖科技未來應用的廣泛討論。培育雙父小鼠的成功,意味着未來有可能存在更為豐富和多樣的生育選擇,尤其對於無法進行自然生育的同性伴侶,或是面臨遺傳疾病風險的家庭,其影響將是深遠的。

    根據國際倫理規範,這類技術不允許用於人類繁殖領域,僅限於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團隊表示,將繼續探索如何通過印記基因修飾提高胚胎發育潛能,並計劃將這類技術應用於猴子等更大型哺乳動物的單性繁殖。



    水    登



60

鮮花
87

握手
54

雷人
56

路過
66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