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澳門聲韻



二重唱《十歎家貧》傳承澳門民間音樂的嘗試

整場演出曲目豐富,中西樂相容。

    澳門聲韻



    ——澳門本土音樂實驗音樂會聼後感



    暮春之末,淺夏五月,有幸受邀聆聽澳門城市大學二○二三級藝術學(音樂學範疇)博士生班五月九日晚,於澳門城市大學文化中心舉辦的“澳門聲韻 · 澳門本土音樂

    實驗音樂會”。歡快靈動、深情

    如畫的音符,為聽眾帶來如微風輕撫般的愜意!



    具前瞻性的創新嘗試

    本場音樂會由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戴定澄教授擔任指導,參演者為澳門城市大學在讀藝術學(音樂學範疇)博士研究生。“澳門本土”是戴定澄教授所一貫堅持的以本土文化為特色、在本土、地區、國家和國際不同層面溝通的學術理念。“實驗”既躬行實踐,知之者不如行之者。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對澳門本土的宗教音樂、合唱音樂、傳統民樂、戲曲、民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一手史料、手稿,音像進行發掘、梳理,通過專業技術層面分析、整理、創新。 顧名思義,本場音樂會註定是一次具有前瞻性的創新嘗試。

    音樂會以聲樂合唱、聲樂重唱、器樂獨奏、器樂重奏等表演形式,展示澳門民俗音樂、澳門籍及來澳音樂家創作的音樂作品。開場、中場、終場的三首聲樂合唱,分別是戴定澄教授早期作品《春雨》、聲樂新作《澳門是個好地方》及本土音樂家林平良先生作品《感謝之歌》。其中《澳門是個好地方》以民歌為主要的音樂風格和色彩基調,採用多樣化的五音調式,旋律抒情婉轉,使聽眾產生親切自然的聽覺感受。

    音樂會鋼琴獨奏作品,分別選用澳門著名作曲家林樂培先生的鋼琴小品《舅舅組曲》,是其融合了現代作曲手法和傳統音樂元素的代表作品;澳門作曲家林品晶鋼琴作品《春捲》,傳統美食的形象躍然於五指連奏和跳音的交替旋律之間;來澳外國作曲家區師達神父的鋼琴作品《小妹妹舞曲》、《離恨》、夏里柯鋼琴作品《澳門搖籃曲》反映了澳門土生葡人的生活場景,西式音樂風格的小曲;史釗城 · 邦拿鋼琴作品《夜曲 · 漫步南灣》、《田園詩 · 澳門的回憶》生動地描繪了澳門現實生活風貌,風土人情;夏里柯鋼琴作品《中國南方 · 柳搖金》則是作曲家取材廣東傳統音樂的曲牌《柳搖金》而作。這些鋼琴作品充分體現了澳門人文藝術中西交匯、多元交錯的特色。浪漫鋼琴組曲《四季》是戴定澄教授指導下四位本科生的鋼琴作品,為聽眾展現一幅四季更迭的抒情畫卷。

    三首實驗性創新作品

    另外最值得一提的博士班成員用本土題材改編的三首實驗性創新作品:由葡萄牙法多歌曲改編的結他二重奏《澳門就是這樣》,改編後的旋律最大程度保留了原作的音樂情調,是對推廣澳門土生音樂的一次嘗試;揚琴獨奏《客途秋恨敘事曲》則是根據澳門地水南音非遺傳承人區均祥演唱的地水南音《客途秋恨》版本改編,揚琴演奏版本延續了地水南音的唱腔特色,原態化呈現作品曲調,是對非遺文化的專業化傳承發展;聲樂二重唱《十歎家貧》是廣東音樂鹹水歌的經典曲目。原曲由馮祥妹演唱,戴定澄和洪少強採錄,姚紅衛記譜。本次音樂會改編是以前述版本為基礎,進行藝術化處理,以女聲二重唱的形式演繹,也是傳承澳門民間音樂的嘗試。

    整場演出曲目豐富,中西樂相容。博士生們並非表演藝術家,但音樂呈現的學術價值早已超越了表演本身。音樂學博士班的優秀弟子們在導師帶領下也曾多次實地參觀、採訪澳門本土民俗和儀式音樂、邀請民間音樂社團入校園作學術交流及大師班講座,對澳門城市音樂展開廣泛而有深度的研究。博士生們以扎實的音樂技術和音樂藝術素養,在學術意義上以演促學,互為支持,並續發展;同時在教授指導下博士生們於本澳多個刊物發表數十篇學術文論,為澳門城市音樂研究開創了堅實史料和技術理論基礎。學而知致,行而致遠,相信博士班的師生們將在澳門城市音樂研究領域不斷探索和實踐,傳統與現代相融,多元文化交織,不斷煥發新的光彩。



    李  冰



81

鮮花
75

握手
92

雷人
84

路過
57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