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遊蹤)大觀吳山

大觀吳山



    相識六十年的南京大學老同學結伴前往杭州踏春,近年遷居該地的學友華仁民建議:別去西湖了,上吳山吧,保證不虛此行。

    其實吳山就蜿蜒在西湖東南岸。景區入口處的山崖上,四根巨大的仿斗拱石柱背後,大型花崗岩浮雕《吳山風情圖》描繪了南宋時期臨安城的廟會盛景,社風民俗生動展現。對面則是一堵氣勢恢宏的照壁,在生機勃勃的蒼翠草木映襯下,照壁上集康熙大帝手跡的四個大字格外醒目:吳山大觀。

    吳山之大觀應不虛傳,從其多變的名稱即可見一斑。首先要追溯到春秋時期。橫亘吳越的天目山餘脈由西向東直逼杭城,於錢塘江入海口北分作兩個岬角圍成海灣(至秦末漢初方淤積成湖)。漁民下海捕魚,上山曬網,將南岸的岬角稱為曬網山。這便是吳山的最初名稱。春秋中葉吳越爭霸相持多年,吳國以蘇皖地區和太湖流域為中心,曾以曬網山一帶作為西南邊界,吳山亦因而得名。春秋末期,伍子胥因父兄遭楚王殺害而投奔吳國,輔佐吳王闔閭建下卓著功勳,卻因新王夫差聽信讒言而被賜死,拋屍錢塘江中。吳地百姓敬重子胥,厚葬其屍並立祠紀念,並將吳山稱為胥山或伍公山。

    我們穿過掛有“伍公山”匾額的門樓,順着石徑緩步上行。高不足百米的低山綿延起伏,名曰雲居、寶月、紫陽、清平……高雅脫俗;沿途多見奇石怪岩清泉古木,卻不張揚而盡顯幽靜本色。道旁更有樹齡七八百年的古老樟樹成排屹立,枝繁葉茂,鬱鬱蔥蔥,難怪此山在唐代被稱作青山。

    古往今來,眾多名人在吳山留下遺跡,更留下名篇,尤以南宋為最。歐陽修來過,蘇軾也來過;陸游剛剛離去,朱熹便急忙趕到。諸多描繪吳山的名句流傳至今。蘇軾說“朝見吳山橫,暮見吳山縱”,康熙帝言“左控長江右控湖”,鑒湖女俠秋瑾也曾以“茫茫浩氣連江海”為吳山寫照。小徑邊現有系列石刻記載與吳山有關的歷史名人。其中有一位備受尊崇,他叫周新,明成祖時任監察御史。周新巡視郡縣監察百官,糾正刑獄捍衛法度,向以“冷面寒鐵”享譽朝野。後受錦衣衛誣陷冤死刀下。朱棣為平民憤,託夢封周新為杭州城隍,建城隍廟專職供奉。如今吳山頂上的城隍廟香火仍旺,民眾對清官的敬仰緬懷依然如故,而吳山也被敬稱為城隍山。

    二十世紀末,杭州市開始建設吳山風景區,於城隍廟東北建造城隍閣,兩年後落成。這座七層仿古式樓閣高逾四十一米,融合元明兩朝殿宇建築風格,氣勢恢宏亦精緻典雅。登上閣頂平台,豔陽高照,罡風正緊,極目望去,江(錢塘)湖(西湖)山(吳山)城(杭州)盡收眼底,氣象萬千,蔚為大觀。

    不登吳山,焉知大觀如是?此行果不虛矣。



    李嘉曾



37

鮮花
23

握手
30

雷人
46

路過
48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