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只有詩如故》序



吳淑鈿新著《只有詩如故》

    《只有詩如故》序



    在淑鈿還在澳門大學任教時,我們在一次徵文比賽評判工作中認識了,逾三十年來,三度收到她的贈書,都是散文集:二○○○年的《書窗內外》,二○一三年的《常夜燈》,二○一六年的《還看紅棉》。今年,淑鈿準備出版她的第四本散文集《只有詩如故》,把書稿傳來,邀我作序。我雖年長於淑鈿,但她的學問修養遠高於我,此邀的遠因是二○○八年我請她為副刊撰寫專欄,雖然我們相處時間不多,多憑伊妹兒往還,但我長期閱讀、編發她的作品,淑鈿便認定我能了解她。

    淑鈿退休前是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做學術研究、授業是她的專業,拿起另一杆筆進行文學創作是在紛繁喧囂中享受一個安靜角落。她曾經說過,在諸種文學式樣中獨寫散文,因為散文創作主體性強,與現實人生最有直接關係,又最不拘體法。“最初大概只是想說說狹窄生活裏的尋常情事與風景,然而一路寫來,文字的腳步又帶領我揭發了心靈深處某些有價值的東西”(《書窗內外》代序〈自說自話〉)。她又說:“每次寫就一篇,我都能感受一種澄明與提升的愉悅,心上一些可能積澱已久而不自知的,或偶然遇人遇事而驀然冒出的茫茫思緒,在文字的生生滅滅之間,清空了。”(《常夜燈》代序〈清空有時〉),在清空中釋放了。

    淑鈿在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是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長期浸淫於古典文學,專於宋詩研究,在文學創作上以伶俐耳目觀察,以沉着的心感應,在人情物趣上找到自己的深沉體悟;在面相多端的世態情端中,筆下顯現受宋詩思理見勝、理趣見長的特點,真率地、文學地呈現其觀點理念。她的文字讓人看到她的氣質、性情、心思、喜惡,讀作品如見其人,如彼此相晤暢快交流。

    《只有詩如故》共分六章,輯集自《澳門日報 · 新園地》專欄“凡空靜土”、“微泓集”以及發表在文學期刊的作品。首章“只有詩如故”,淑鈿發揮她的專業本色,得見學術優勢。在不及千字的小篇章裏談詩論文,不去承載厚重的學術,而是對應報刊專欄的特點,於古典文學具體篇章中易被讀者忽略的細節微妙處着眼,如素手在悠悠長河中掬上一捧撒向田田荷葉上,凝成活潑靈動水珠,顆顆輝點閃爍,晶瑩、透剔、繽紛。

    淑鈿在詩詞世界裏自由摭拾,從文化角度探究,並把觸角延伸到現實人生,說荷,她接受深秋枯荷的衰敗之美,體悟到“要經歷生命的充盈與空靈後,才肯正視”。“世間的成敗興衰,必有其相對性。就在敗荷腳下,水波流動之處,一群群肥美的錦鯉來回攢動,生機勃勃。”對詩詞裏的月圓月缺,她說:“月圓若是美滿的符號,它是一種完成,也是一種休止。人生無法承受月圓的重時,不妨細賞如鈎新月,畢竟它有最大的進步空間。”從李商隱的無題詩引出生命存在感,“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就能發現自己,需做切實準備,進學修德,認識世界,還得和自己素面相對。”超越的目光來自深沉的理解。這類聯想、解讀,把古典文學拉進現實中,青年學子讀之將得益尤甚。

    淑鈿有着做學問以外的諸種興趣,聽音樂、歌劇,賞曲藝,看電影和展覽,旅遊,行山,做瑜伽,靜坐觀心,飲食,著作頗見題材廣泛,觸發多端,讀之饒有興味。淑鈿不是老饕,在“好好吃飯”的飲飲食食固有味蕾的體驗,常存發現之心的她在度小月吃一碗麵也作一番姓氏考究;在日本吃到美味的豆皮壽司時看到經營者成功無捷徑,靠的是天天不斷重複的努力。引我共鳴者是其筆下的昔日簡樸之食變成今天懷舊的鄉愁;讓我品味者是她在飲食場所裏深植的情誼。觸物以起情,豈止飲飲食食咁簡單。“光影心影”寫的多是外語小眾電影中的精彩之作,她聽懂作品的“大語言”,解讀其深層意涵與藝術手法。“檻外碎步”是一輯走出鯉魚門外遊以及退休後離開大學校門過新生活的文章。退休是人生下半場的新天地,淑鈿於轉場中真誠地面對自己,在學習瑜伽中不只學養生,還學習養心,通過“覺察自己”,領會“寬容面部”,“慢慢走落平原,回到當初人望高處的起點,貼地做人”,她的穎悟值得同齡人借鑒。

    我認識的淑鈿個性溫和而方正,重視原則,不會唯唯否否。身為人師的她,深明雙肩所負的社會責任,在教學中對己對人都要求認真、嚴格。高等學府相對於中學是自由多了,學子要蒙混過關也不難,但淑鈿深覺初入大學的十七、八歲青年仍然稚嫩,引導他們重視毋苟且的學習態度,甘負“惡”名,對大學生遲到這件被看成小到不成事的課堂紀律有所要求,結果凡來選修的都甚少缺課。〈讀書無前途〉、〈大學生是要教的〉、〈死亡之卷〉和〈愚公移山的現代觀照〉等教學隨筆篇章,關注香港現存的教育問題和探討中文科教學方法。有關這方面的議論,她在十年前的《常夜燈》代序中更有率直的批評,對香港的學府為了教育產業化,為了國際上似是而非的排名,令師道輕教重研,本末倒置;她為不顧才質、泯滅個性的教育感嘆,為在這種教育制度、社會傳統觀念下,教育工作者能做什麼而心焦。

    優秀的文學創作,“寫什麼”和“怎麼寫”都是同樣講究的,“怎麼寫”是關係到文學性。文學作品而無文學性,皆因失諸粗糙。淑鈿的審美意識引導,用心於語言藝術,啖其文字,我會用甘味來形容。不是口角春風的淑鈿,其幽默文風之作使人失笑,寫大學裏的妙人妙事,來自她觀察入微;蒼茫歲月,花甲者誰,拿自己開涮,出於豁達自適的心胸。

    展讀淑鈿新著書稿的時候,泡一壺發酵陳化恰到好處的普洱茶,茶煙裊裊,享受着書味茶香的渾然融合。寫作的淑鈿有觀察、有心境,善於在平凡事物中找出種種暗示,有話要說的她,定將會有更多佳作貢獻於讀者們。

    二○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湯梅笑



67

鮮花
11

握手
91

雷人
10

路過
15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